富士康 “造车梦” 再落子:夏普 MPV,是 MIH 平台的试金石吗?

一、开局:败走美国后,这步棋赌的是什么?

2025 年 8 月,富士康刚以 3.75 亿美元卖掉美国洛兹敦工厂。

那边厢还在收拾北美造车失利的残局,这边厢就官宣了新动作。

夏普要造 MPV 了。

2027 年初量产,名字叫 LDK+,和富士康联手搞的。

消息一出,业内人都在嘀咕:

“刚从泥潭爬出来,又往新坑里跳?”

但懂行的人知道,这不是盲跳。

夏普是富士康的 “自家人”—— 持股 66% 的子公司。

LDK + 也不是凭空造,底子是富士康的 MIH 开放平台。

这步棋,赌的是 MIH 平台的真本事。

富士康 “造车梦” 再落子:夏普 MPV,是 MIH 平台的试金石吗?-有驾

二、揭秘:MIH 平台到底是块什么料?

1. 不是造车厂,是 “造车超市”

富士康给 MIH 的定位很狂:“电动车界的 Android”。

意思是我把底盘、电池、电控这些 “货架” 搭好,你只管挑零件组装。

比如想造 SUV?换个悬架模块。

想加续航?多塞两块电池模组。

甚至连自动驾驶接口都给你预留好了。

按富士康的说法,能把 4 年的研发周期砍到 2 年,成本省三分之一。

2. 已有 “回头客”,三菱先尝了鲜

2025 年 5 月,三菱找上来了。

合作模式很新鲜:三菱管设计和品牌,富士康管生产。

就像宝马找麦格纳斯太尔造 Z4 那样,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这款车 2026 年下半年要在澳新上市。

三菱执行副总裁中村达男说得实在:“能省出更多钱搞技术”。

这是 MIH 平台接到的首个日本老牌车企订单,意义不小。

3. 联盟够大,但量产是道坎

MIH 联盟看着唬人,2023 年就有 2600 多家成员。

微软给云服务,高通供芯片,宁德时代出电池。

但之前的量产案例不算漂亮 —— 美国 Lordstown 的皮卡刚交付就召回了。

所以这次夏普的合作,成了关键考验。

成了,就是平台能力的活广告;败了,日系车企更不敢来了。

富士康 “造车梦” 再落子:夏普 MPV,是 MIH 平台的试金石吗?-有驾

三、碰撞:家电巨头跨界造车,靠谱吗?

1. 夏普的 “破釜沉舟”

夏普不是一时兴起,是真被逼到份上了。

2024 财年营收跌了 7%,卖工厂卖得手软。

先关了亏了 11 年的堺工厂,又把龟山第二工厂卖给富士康。

昔日的 “液晶王者”,急需新出路。

造车成了救命稻草。

2024 年 9 月先抛了 LDK + 概念车,5 米长的大 MPV,装着 65 吋大屏。

当时就喊出 “移动客厅” 的口号,现在终于要落地了。

2. 从 “造屏幕” 到 “造车厢” 的小心思

夏普的优势在哪?不是造车,是造 “家”。

它把电视屏幕、AIoT 技术全塞车里。

想想看:后排躺着看剧,手机 APP 直接同步到车载屏。

这正是 MIH 平台需要的 —— 验证 “模块化 + 跨界生态” 的可能性。

但问题也来了。

概念车 5 米长,富士康的 Model A 平台底子才 4.3 米。

怎么把 “大客厅” 塞进 “小地基”?这得看 MIH 的伸缩本事。

3. 工程师的悄悄话

“刚开始以为是给车装个大屏,后来发现是给客厅装轮子。”

富士康的工程师在内部会上吐槽过。

但吐槽归吐槽,解决方案很快出来了:

基于 Model A 平台拉长轴距,保持灵活身段的同时扩空间。

这恰恰是 MIH 的核心能力 —— 模块化定制。

就像搭积木,抽掉几块短的,换上长的,造型变了但根基没变。

富士康 “造车梦” 再落子:夏普 MPV,是 MIH 平台的试金石吗?-有驾

四、试金:这台车能证明 MIH 的实力吗?

1. 兼容性测试:家电基因 vs 汽车底盘

最关键的考验,是夏普的 “家电生态” 能不能和 MIH 的 “汽车骨架” 兼容。

车载屏幕要抗颠簸,AI 系统要和车机无缝衔接。

这些都不是装个电视那么简单。

但有个好消息:夏普的龟山第一工厂没卖,专门产车载屏。

从屏幕到整车,富士康的供应链能串起来。

这相当于 “自家零件配自家底盘”,磨合成本低多了。

2. 成熟度验证:比三菱合作更复杂

和三菱的合作是 “常规题”,按部就班代工就行。

夏普这单是 “附加题”—— 要定制化,还要跨界融合。

如果能顺利量产,说明 MIH 不只能造标准车,还能造 “特色车”。

富士康的人心里有本账:

“要是连自家子公司的需求都满足不了,怎么说服日产本田?”

这话没公开说,但行业里都这么传。

富士康 “造车梦” 再落子:夏普 MPV,是 MIH 平台的试金石吗?-有驾

五、布局:演给日产本田看的 “样板戏”

1. 日本市场的 “敲门砖”

富士康早就盯上日本车企了。

2025 年 2 月,日产本田合作谈崩时,刘扬伟就放话:“无意收购,但愿意合作”。

4 月又开战略会,说 2027 年前要在日本卖多款电动车。

三菱是第一块敲门砖,夏普就是第二块,而且是块 “样板砖”。

要让日产本田看到:

“你们想转型电动化?不用自己从零搞,找富士康就行。”

2. 用 “家事” 给外人看信心

为什么选夏普?因为 “亲”。

合作中出了问题,内部好协调,不会闹得人尽皆知。

要是换成日产,一点小波折都可能吓跑其他客户。

等 LDK + 顺利下线,富士康就能拿着实车去谈:

“你看,夏普这种家电厂都能造好车,你们专业车企肯定更没问题。”

3. 日产的 “心动信号”

其实日产已经动心思了。

2025 年 7 月,双方还商量过共用横须贺工厂生产。

虽然最后日产还是决定关厂,但至少说明愿意坐下来谈。

一旦夏普项目成功,接下来的合作就顺理成章了。

毕竟对日产来说,找个靠谱的代工,比自己砸钱建新厂划算多了。

富士康 “造车梦” 再落子:夏普 MPV,是 MIH 平台的试金石吗?-有驾

六、结局: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

1. 试金石的真正价值

2027 年的 LDK+,不管卖得好不好,富士康都赢了。

卖得好,证明平台能造爆款;卖得一般,也验证了技术可行性。

MIH 平台缺的不是概念,是真实的量产案例。

就像古龙小说里的剑客,比的不是剑谱多华丽,是实战杀不杀得了人。

夏普这一战,就是 MIH 的 “实战首秀”。

2. 造车梦的 “东进” 智慧

放弃美国市场不是认输,是战略转向。

北美新势力接连破产,不如转头攻日本市场。

这里车企想转型,供应链成熟,还有夏普、三菱这些 “内应”。

富士康的造车梦,不是造一辆车,是造一个生态。

MIH 平台就是这个生态的核心,而夏普,就是生态里的第一个 “样板间”。

3. 给所有追梦人的一句话

从 2005 年收购安泰电业入行,到 2025 年布局日本市场。

富士康造车走了 20 年弯路,摔过跟头,丢过面子。

但它没停。

就像夏普,卖了工厂也要转型。

这世上本没有现成的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而敢第一个走的人,总有机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