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辆车能在上市第一周,就把定价比自己低、销量基础比自己厚、品牌声量比自己高的对手统统甩在身后——你会觉得这是运气,还是某种趋势的开始?
这不是假设。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底,乐道L90用一组数据震动了整个中高端纯电SUV市场:首周交付量不仅超过了问界M9,甚至一举拿下理想L8与L9两款车型总销量的1.3倍。要知道,理想汽车在过去三年里几乎垄断了30万以上家庭SUV的话语权,而问界M9背靠华为技术光环,被称作“车圈顶流”。乐道是谁?它凭什么突然杀出重围?
我们得先拆开“乐道”这个名字背后的逻辑。它是蔚来旗下的第二品牌,定位“家庭智能电动”,价格锚定在25-30万元区间——这个价位像一把刀,精准插进理想和Model Y的夹缝里。L90不是凭空冒出来的概念车,而是带着明确战术任务来的:用更低门槛享受接近蔚来主品牌的品质感,同时搭载更实用的家庭配置。比如,它标配了后排小桌板、三排都能坐成年人的轴距、以及可换电设计。这些看似“细节”的东西,在真实家庭出行场景中,往往是决定购买的关键。
但光有产品力还不够。真正让L90实现“首周爆破”的,是它踩中了一个被主流车企忽略的情绪痛点:中产家庭不再愿意为“伪高端”买单。
你看理想L系列,卖的是“移动的家”,但它的增程式技术在纯电趋势下显得有些摇摆;问界M9主打科技旗舰,可价格冲到40万以上,家庭用户直呼“太卷”。而乐道L90说:“我不做旗舰,我只做最适合你日常生活的那台车。”它不强调零百加速多快,而是告诉你后备箱能放下婴儿车+露营装备+两个行李箱;它不吹嘘激光雷达有多少颗,而是提醒你每个月能省多少油费,换电比充电快多少分钟。
这种“去光环化”的沟通方式,反而赢得了理性消费者的信任。
有意思的是,如果我们拉长时间线看,这其实不是一次偶然逆袭,而是一场“代际切换”的信号。过去五年,中高端新能源市场的主旋律是“堆料竞争”:谁配置高、谁智能化强、谁发布会讲得动人,谁就能赢。但到了2025年,用户开始问:“这些功能我到底用不用得上?”“续航虚标怎么办?”“电池衰减谁来负责?”
这时候,乐道背后的换电体系成了隐形王牌。相比充电,换电解决了补能效率和电池焦虑;相比电池租赁模式,它把成本摊薄到月付,降低了购车门槛。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全国蔚来系换电站已突破2600座,其中支持乐道车型的比例超过70%。这意味着用户不是在买一辆车,而是在接入一个可持续使用的能源网络。
当然,也有人质疑:首周销量能代表什么?后续产能跟不跟得上?品牌认知度够不够支撑长期增长?
这问题问得好。但换个角度想:如果消费者明知这是一个新品牌、新车型,依然愿意第一时间下单,说明他们买的不是“蔚来子品牌”的光环,而是对现有市场选项的失望。换句话说,乐道L90的热销,更像是对“理想式营销”和“华为式光环”的一次集体反思。
未来会不会有更多“乐道”出现?比如小鹏推出“晓港”,比亚迪推“探界”?我敢说,一定会。因为市场正在从“技术炫技”转向“场景务实”。谁能把日常生活的痛点变成产品语言,谁就能赢得下一个五年的入场券。
那么问题来了:当所有车企都开始讲“家庭友好”“用车成本”“补能便利”的时候,下一个打动我们的,会是更聪明的车,还是更懂生活的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