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作为身份和地位象征的进口车,如今在中国遭遇“滑铁卢”。与进口车销量断崖式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汽车的出口量持续暴涨。
这场冰火两重天的剧变,宣告了中国人崇洋媚外汽车时代的终结,也掀开了中国工业王冠上的新宝石。
1. 进口车连续十年暴跌
曾几何时,进口车是普通人心中的“工业奢侈品”,也是身份的标签、阶层的密码。
然而2025年,进口车的数据却画出了一条刺眼的抛物线。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口汽车只有18万辆,同比锐减25%。
事实上,进口车的暴跌,已经持续了十来年。
2014年以前,进口车年年攀升,从几十万辆增至143万辆。不过2014年以后,进口车就进入下行通道。2024只剩下70万辆,不足巅峰期的一半。
数据表明,进口车在中国不香了,早已呈现出结构性崩塌之势。
目前,我国进口车市场主要依靠豪华车的需求勉强支撑,而非豪华进口车的市场,则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快速萎缩。
即便豪华车,也逐渐撑不住了。例如以雷克萨斯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不得不用过去看不上的降价促销方式,维持进口销量。
巨大压力之下,丰田已经在上海建厂,雷克萨斯国产化落地。届时,进口车将继续暴跌。
2. 中国人不再崇洋媚外
进口车的衰落,并非偶然的“市场波动”。
进口车市场的萎缩,表面上看是中国人不再崇洋媚外,对国产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往深层次去看,这是国产技术突破与全球产业重构的必然结果。
数据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在50%左右。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我国不仅形成“三电”核心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更拥有新能源汽车制造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在智能化领域也是遥遥领先。
国产新能源车型,在电动化、智能化、性价比等多个方面,形成了对进口燃油车的降维打击。
中国消费者在购车选择上,逐渐抛弃进口车,转而将目光投向国产新能源车。
例如在30万—50万元这一曾被进口燃油车垄断的价格带,包括理想、蔚来、腾势、极氪、问界、小米等国产品牌,以更加智能化的产品体验、更加丰富的产品配置,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选择。
中国人在汽车消费上不再崇洋媚外的基础,是中国汽车的全面崛起。
3. 汽车出口四年翻六倍
冰火两重天的是,在进口车衰落的同时,中国汽车出口一路高歌猛进。
如果说进口车的衰落是“退潮”,那么出口车的爆发就是“涨潮”。
2021年以前,中国汽车出口量,经历了十多年的百万量级平台期,在这一水平线上来回徘徊,始终无法寸进。
2021年乘着新能源汽车的东风,中国汽车出口终于开始突破。而且只用了四年时间就翻六倍,从108万辆暴涨至641万辆,中国汽车完成了鲤鱼跃龙门的逆袭。
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暴涨102%至219万辆,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出口国。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又暴涨至340万辆,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攀升至522万辆,又反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一。2024年,中国汽车继续暴涨至641万辆的新高度,稳居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汽车出口量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象征,中国正在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路上狂飙。
进口车的退潮与出口车的狂飙,恰似中国经济转型的缩影——从仰视西方到平视世界。十年前,进口车是身份的象征;今天,出口车是实力的勋章。
从仰头看进口到昂首卖全球,中国汽车产业的蜕变,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崛起,更是一个民族自信的觉醒。
当国产车用技术创新打破洋品牌的神话,当出口车用全球布局书写中国标准,我们终于明白:所谓崇洋媚外,不过是特定时代的认知局限;真正的强大,是用实力让世界看见,用品质让全球选择。
车轮滚滚向前,下一个十年,中国车必将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写下更精彩的中国故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