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当年手机上装满了各种打车软件、满世界抢红包的那阵疯狂吗?当时出门打车,比公交还便宜。有的人直接每天打车上下班,省下来的公交卡都吃灰,有的老姐妹甚至用打车软件去菜市场,来回甩都不要钱。谁能想到,这场“薅羊毛运动”眼看着快又要卷土重来?这回主角换成了无人出租车,资本一出手就是30亿砸进来,仿佛又要带我们体验一次打车价格“跳崖”。
可为什么一个常年在亏损里摸爬滚打的出行业,突然变成了资本口里的“金矿”?这一切的背后,有啥猫腻,值得咱们好好琢磨琢磨。
先从最让人看不懂的部分说起:共享单车这事儿,早都不是赚钱生意,充其量是个给互联网公司引流的“遛狗绳”。你以为单车公司靠收那点骑行费活着?做梦呢。人家真正的算盘,是靠铺满大街小巷,用软件把用户留在自家平台,不管你骑不骑,最重要是让你下载注册,顺手把外卖、打车、充电、购物流量都导进自家生态圈。说白了,单车是资本“敲开城市大门”的砖块儿。
可是这套故事讲了几年,资本市场已经快听吐了。卖单车不香,讲新故事才是正道。这不,专干单车的公司要上市,急需个高大上的新方向。正好无人出租车现在火,他们就赶着上船,生怕再慢点,连个船板都摸不上了。
你看现在的大公司,哪个敢对无人出租车这个赛道无动于衷?不管实际业务做得咋样,招股书里都恨不得写上三大页,吹一吹“未来已来”。别管是真布局、假布局,先抢到风口就赢一半。
比如曹操出行、滴答出行,这两年全都把Robotaxi提到“战略高度”,哪怕现在还赔钱,也得拼了命投。再看那些号称专做自动驾驶的,啥文远知行,口风一紧就说要上市圈钱,明显就是嗅到风头赶紧跟进。资本市场只爱风口、不问真相,只要你说得动听,自然不愁没人买账。
国外的特斯拉,专门选了个窗口期搞首批Robotaxi试运营,给行业做了个“我们能”的表率。国内的百度萝卜快跑、小鹏XNGP,也都是上来就宣称“全无人”运营,连安全员都砍了,按理说是越来越像回事儿。
说到底,这不光是给投资人看的信号。现在资本市场差点就把“沾上自动驾驶”当成百试不爽的“估值翻倍工具”。要上市,这梭风口不能错过,迟了就是别人家的天下。看天风证券的数据——五年后,Robotaxi市场可达5000亿,渗透率32%。就是说不出意外,咱们每打三次车,就有一次能打到无人车。生活在北上广深这些城市,估计到时候没点自动驾驶技术,还真混不下去。
所以你看,那些巨头和资本来砸这个盘子,并不是突然失心疯。30亿说砸就砸,核心逻辑就是现在不提前站队,等新一轮羊毛出来没你分,那才叫挠心挠肺。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特骨感。现在这帮号称跑在前头的无人车公司,真要算利润,个个啃得满口血泡。为啥?覆盖范围实在小得可怜。北京、广州搞了一年,基本都锁定在高新区、CBD,普通老百姓要下了单,光等车就得半小时起步。今天你体验一次新鲜感,明天要是真靠它通勤,老板早给你请假条了。毕竟车少地少,每天能载多少人?拉一趟亏一趟,光买车养车、请研发、做维护,那点收入差远了。
这不就像早年饿了么美团大战时,刚开始能送的都在市中心,大晚上十公里外弄个外卖,骑手压根不接。直到补贴盘子做大,车子覆盖全市、单子起来,平台才慢慢扭亏。所以,无人车这局谁都别急,短期内铁定亏,非得熬个三五年。
再说说老百姓真正的两块心病:安全和价格。
你心里怎么想?有司机你还担心被坑、遭遇绕路,没司机那岂不是谁都不信?要是赶上个路口系统失灵、忽然刹不住怎么办?遇上马路杀手和小孩横穿,谁给你兜底?这些担忧,要说一点没有,都是自欺欺人。
但别忘了,系统有个好处就是严谨。数据事实是,无人车出事故的概率,已经比人类低不少。百万公里出一次事,不比出租车师傅靠谱?有些司机眼睛都快盯到手机上了,还不如一个程序“死守”流程来得安全。我有朋友专门试了几次萝卜快跑,说一有小孩靠近,车子早在一百米外就慢下来了,还实时监控四周。换个人类司机,不一定跟得上这么高的警觉。
所以真要论安全,无人驾驶未必输给人类。至少机器不会困,也不会耍小聪明。
那价格呢?打车补贴大战,大家都记忆犹新。说白了,就是拼钱!外卖的烧钱砸出一堆用户活跃度,打车的便宜让你回不去地铁公交。以后无人车站在这个风口,资本同样不吝啬。司机那块工资成本一砍,理应更便宜,平台不补贴天理难容。
下一轮补贴大瀑布,盖章照旧:首单免费、“满减券”“满减券”满大街撒,下班通勤本来20块一趟,可能你只花两块、五块。四口之家周末遛弯,地铁都嫌贵,按滴滴、萝卜快跑那招,拼团再减,场面绝对“梦回2016”。这对普通用户来说,不用烧脑,凡是能薅的羊毛赶紧薅,比啥都实在。
可问题来了,你真愿意为了便宜去坐一次没人类司机的车吗?你信不信它靠谱?你会推荐给爸妈、老婆孩子坐吗?或者图便宜吃点心慌?这其实不是技术壁垒,而是一场新的心理游戏。大家想想,第一波吃螃蟹的人总有,但羊毛多了人自然大胆。谁若不信,现在不少城市已经能打到无人车,体验一下就知道新瓶装什么酒。
老实说,资本也明白烧补贴不是长久之计。等补贴完、用户习惯养成,价格肯定会慢慢收回来,但模式一旦跑通,规模一订单起飞,也许真能比公交便宜。到时候平台说了算,顺带还能卖卖广告、派点包裹,甚至搭配购物体验,一石多鸟。
那再往后想一想,如果Robotaxi真能像今天的共享单车、网约车那样深入我们日常生活,是不是你出门看见大马路上没人类司机的车比现在看见出租还多?公交线一成不变,人家无人车按需调度、弹性变换。这才叫真正的城市交通革命。
但最后还是那个设问:便宜和安全,你选哪个?你会因为五折的补贴无脑跟风,还是宁可多掏点钱让心里踏实?或者说,等你自己体验过一次无人车、尝过补贴的甜头之后,你的标准是不是也会随之变化?
反正这场风口之战已经打响了,不管你信不信、接不接受,无人车和补贴的浪潮都挡不住。接下去几年,谁享受了低价谁薅到羊毛,才是最实际的赢家。至于最终谁会笑到最后,谁能熬过烧钱,到头来也只有时间能给答案。无人出租车已经放出信号弹,下一个打补贴大战的,不是司机,而是程序,是资本。
你准备好重新“薅一次羊毛”了吗?
答案,很快就能在你家门口的App上见分晓。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