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宁德时代在“超级科技日”活动中正式发布全球首款规模化量产的车规级钠离子电池——钠新电池。该产品凭借“不起火、不爆炸”的本质安全特性,以及突破性低温性能,引发行业震动,标志着动力电池技术正式迈入“钠锂并行”与多核协同的新时代。
一、技术突破:从被动防御到本质安全
钠新电池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本征安全设计。通过原子级材料重构技术和热失控防护双核架构,宁德时代从材料源头消除了电池热失控的助燃因素。在极端测试中,包括多面挤压、针刺贯穿、电钻穿透、电池锯断等场景下,钠新电池均未发生起火或爆炸,颠覆了传统动力电池依赖外部防护的被动安全模式。
为实现这一目标,宁德时代采用了多项核心技术:
1. 多元快离子脱嵌技术:优化钠离子的晶格结构,提升传输效率,同时减少副反应;
2. 复合抗冻电解液技术:在-40℃环境下仍保持90%能量保持率;
3. 高温稳定材料:将工作温域扩展至70℃,填补钠电池高温应用空白。
二、性能参数:全温域适配与长寿命
钠新电池在能量密度、低温性能及循环寿命上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能量密度:175Wh/kg,与主流磷酸铁锂电池相当;
低温性能:-40℃环境下可用电量保持90%,亏电状态(10% SOC)仍支持120km/h高速行驶;
续航能力:纯电车型续航超500公里,混动车型纯电续航超200公里;
循环寿命:超过10000次,较传统锂电池提升40%。
此外,针对商用车开发的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可在-40℃极寒环境中一键启动,寿命长达8年,全生命周期成本较铅酸电池降低61%,首批将搭载于一汽解放车型,计划于2025年6月量产。
三、量产规划与场景应用
钠新电池的量产标志着钠离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乘用车动力电池:2025年12月正式量产,首发应用于巧克力换电车型,适配长安、广汽等合作车企的换电生态;
多场景覆盖:从重卡启驻到乘用车动力,再到储能领域,钠电池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向高寒地区(如漠河)拓展1500公里。
宁德时代同步推出的骁遥双核电池架构进一步扩展了应用场景。例如:
钠-铁双核电池:结合钠电池低温优势与磷酸铁锂高能量密度,实现零下40℃续航500公里;
铁-铁双核电池:搭载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12C超充,5分钟补能520公里),续航突破1000公里。
---
四、资源与成本优势:破解锂依赖难题
钠资源的储量是锂的421倍,且分布广泛,不受地缘政治限制。宁德时代通过钠新电池的年产能规划(60GWh),有望将锂资源依赖度降低30%,为供应链安全提供新选项。
尽管当前锂价下跌导致钠电池成本优势减弱,但宁德时代通过**混装方案**(钠锂电池混合系统)和量产优化,进一步压缩成本,目标使钠电池成本低于锂电池。
五、行业影响:开启多核能源时代
钠新电池的发布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能源战略的转折点:
1. 安全与性能平衡:本质安全设计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2. 全温域应用:填补极寒与高温场景的技术空白;
3. 多核协同生态:双核架构推动电池技术从“参数竞争”转向“需求驱动”,用户可根据地域、车型灵活选择组合方案。
未来挑战:双核架构的复杂结构对成本控制和电网负荷(如1.3MW超充功率)提出更高要求,量产稳定性与市场接受度仍需验证。
宁德时代钠新电池的推出,不仅解决了电动车的低温焦虑和安全痛点,更通过多核架构与资源创新,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这一技术突破或将加速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全面替代,推动行业进入“能量自由”的新纪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