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托败走越南:不是输给日本,而是输给了自己人?

中国摩托败走越南:不是输给日本,而是输给了自己人?

你要是去过河内或者胡志明市,闭上眼睛听,最先钻进耳朵里的,保准不是汽车喇叭声,而是一种铺天盖地的、由上百万台摩托车引擎汇成的嗡鸣交响曲。那场面,跟咱们九十年代的自行车洪流有一拼。可你仔细一瞧,满大街跑的本田“威武”、雅马哈“天狼星”,十辆里头,能瞅见一辆中国牌子都算稀奇。这就怪了,想当年,咱们的摩托车可是把这片土地给占满了的,怎么就混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中国摩托败走越南:不是输给日本,而是输给了自己人?-有驾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越南那个地形,说白了就不太适合大规模发展咱们这种四四方方的汽车交通。国土又长又窄,山地高原占了大头,真正的大平原就红河、湄公河那两块三角洲。所以,灵活、方便、省油的摩托车,就成了越南人腿的延伸,是他们过日子的命根子。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摩托车,越南的经济血脉都得堵上一半。六千多万辆的保有量,平均下来,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不止一辆,说它是“摩托车王国”,一点不为过。

中国摩托败走越南:不是输给日本,而是输给了自己人?-有驾

在咱们的摩托大军杀进去之前,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越南市场是日本人的天下。本田、雅马哈、铃木三巨头,联手吃掉了百分之九十八的份额。日本货好不好?那当然好,皮实耐用,骑个十年八年都不带大修的。可问题是,它贵呀。一辆本田“梦想II”能卖到两千多美金,那时候越南普通工薪家庭,一个月收入也就两三百美金。等于说,一户人家不吃不喝大半年,才能攒够钱买一辆摩托车。这哪是代步工具,简直就是奢侈品。

中国摩托败走越南:不是输给日本,而是输给了自己人?-有驾

市场上的空白,就是留给敢闯的人的机会。咱们重庆、济南、湖南的那帮摩托车企业,眼睛毒得很,一眼就瞅准了这个空当。1999年之后,力帆、隆鑫、宗申这些牌子,像潮水一样涌进了越南。咱们的打法简单粗暴,就一个字:便宜。日本人卖两千多美金,咱们直接拦腰砍,甚至砍到脚脖子,七八百美金就能提一辆崭新的车。

中国摩托败走越南:不是输给日本,而是输给了自己人?-有驾

你想想,对一个越南老百姓来说,这是什么概念?以前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踮踮脚就能够着了。特别是广西、云南的企业,仗着离得近,连运费都省了一大截,那价格优势就更大了。一时间,中国的摩托车成了香饽饽,经销商门口排大队,乡间小路上跑的,也全是咱们的车。不到三年功夫,中国品牌硬生生从日本人嘴里抢下了八成的市场。2002年,光重庆一个地方出口到越南的摩托车,金额就超过了三亿美金。那真是一段高光岁月,风光无限。

中国摩托败走越南:不是输给日本,而是输给了自己人?-有驾

可好景不长,爬得有多快,摔得就有多惨。这场由中国人自己主导的盛宴,很快就变成了一场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混战。钱太好赚了,所有人都红了眼。原本几个大品牌还在讲究点策略和品质,可架不住后面成百上千个小厂子跟着冲了进来。整个市场就像一个失控的斗兽场,唯一的规则就是“比谁更便宜”。

中国摩托败走越南:不是输给日本,而是输给了自己人?-有驾

价格战打到什么程度?从最初的八百美金,一路狂泻,最离谱的时候,一辆全新的摩托车敢卖一百八十美金。一百八十美金是什么概念?连人家日本车的一个零头都不到。这种玩法,跟自杀没区别。利润被压榨到几乎没有,为了活下去,那就只能在成本上动歪脑筋了。

中国摩托败走越南:不是输给日本,而是输给了自己人?-有驾

于是,各种匪夷所思的操作就都冒出来了。车架用劣质钢材,稍微一碰就变形;电镀件用不了几个月就锈迹斑斑,像是得了皮肤病;更要命的是,为了省成本,很多企业干脆把零件运到越南,找当地的小作坊组装。那些作坊的工艺水平,可想而知,装出来的车子,骑起来松松垮垮,安全隐患极大。甚至有胆子大的,直接就仿冒本田、铃木的商标,干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

中国摩托败走越南:不是输给日本,而是输给了自己人?-有驾

越南消费者又不傻,上过一次当,就不会再上第二次。口碑这东西,建立起来千难万难,毁掉它,一辆劣质车就够了。慢慢地,“中国摩托”从高性价比的代名词,变成了“便宜没好货”的活教材。售后服务?那更是天方夜谭,卖出去就不管了,坏了都没地方修。

中国摩托败走越南:不是输给日本,而是输给了自己人?-有驾

就在咱们自己人内斗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两记重拳砸了过来。一拳来自越南政府,为了保护本土工业,他们大幅提高了进口摩托车的关税,直接把中国摩托车最后一点价格优势给抹平了。另一拳,也是最致命的一拳,来自日本人。

本田这些老江湖,在旁边冷眼旁观了很久。他们看透了,价格战终究是过眼云烟,赢得人心的,还得是质量和服务。他们不慌不忙地推出了专门针对越南市场的廉价车型,比如大名鼎鼎的本田“Wave Alpha”,价格虽然比中国车贵一些,但质量稳如泰山。同时,他们打出了“三年免费保修”的王牌。对于那些被中国劣质车坑苦了的越南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救世主降临。买一辆日本车,买的是一份安心。对于靠摩托车载客为生的“xe ôm”司机们来说,车子就是饭碗,一个可靠的饭碗比什么都重要。

结果可想而知,市场的天平迅速倾斜。越南消费者用脚投票,重新回到了日本品牌的怀抱。咱们的摩托车企业,兵败如山倒,市场份额从巅峰的80%,雪崩式地跌回了不足5%。大批企业血本无归,灰溜溜地撤出了越南。

说到底,打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技术更强的日本人,也不是越南的关税壁垒,而是咱们自己人。那场疯狂的内卷,那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短视,才是这场溃败的根源。我们用最低劣的手段,亲手摧毁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市场和信誉。这段历史,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商业竞争中最不该犯的错误,值得每一个做生意的人深思。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