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的小米发布会上,雷军一句“大家别叫了,听我讲完好吗?”
瞬间点燃全场——主角正是小米SU7 Ultra的“挖孔版”前舱盖。
这款号称“地表最强四门量产车”的顶配车型,不仅以52.99万元的定价直击高端市场,更因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选装价引发热议:4.2万元的价格,被雷军轻描淡写称为“小贵”,却让网友直呼“不选等于白买”。
发布会上,雷军自信展示这款前舱盖的空气动力学设计,宣称其能降低车重、提升性能,甚至喊出“性能比肩保时捷”的口号。
然而,这场高光时刻背后,小米汽车正经历着舆论的冰火两重天:一边是福建车主林敏高调晒出全国首批提车视频,获雷军亲自转发力挺;另一边却是“机盖门”维权事件持续发酵,车主质疑设计实用性,甚至用“退订会造成小米崩塌”形容谈判僵局。
雷军的“天花板话术”这次玩得有多绝?
咱们得掰开揉碎了看!
先说这4.2万的碳纤维盖子,有人觉得这是收割情怀的智商税,但铁杆米粉们早算过账:1.73平方米热压罐工艺碳纤维、1.3kg减重、双风道导流设计,这些硬核参数摆出来,分明是给性能党递上的“氪金选项”。
要知道,买SU7 Ultra的车主哪个不是冲着“零百加速1.98秒”“纽北赛道调校”来的?
对他们来说,多花4万块把“原型车同款”盖子装回家,就像游戏里给满级装备打宝石——要的就是这份极致。
可小米这回的危机公关课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当雷军笑着说出“晚两个月交付”时,他手里攥着的不仅是技术自信,更是米粉们十年如一日的信任。
看看福建车主林敏的告白长文,从初代手机到SU7 Ultra,这种“陪跑下一个十年”的信仰充值,恰恰是小米敢把选装件卖出豪车价的底气。
但别忘了,三月底那场事故后,全网对小米 的审视早已从 “宽容新人 ”变成 “严苛考官 ”。
现在 的 雷 军 ,既要安抚喊着 “翘边大灯 要退 车 ” 的普通 车 主 ,又 得伺候好愿意 为 碳纤维 盖 子 买 单 的 极客 玩家 —— 这走钢丝 的 功夫 ,可比造 车 难 多了!
小 米 SU7 Ultra 的 这 场 发布 会 ,哪里是在 卖 车?
分明 是 给 中国 制造立了一块 风 向 标!
4 .2 万 的 盖 子 贵 不 贵 ?
答案就藏 在 雷 军 那句 “Ultra 是 极致 的追求 ”里 —— 有人 愿 意 为 信仰 买单 ,有人 坚持 实用主义 ,这 本 就 是 科技圈 永恒的话题 。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被质疑 “造Car 找死 ” 到 敢 喊话 保 时捷,小 米 正 用 真 金 白 银 的1050 亿研发 投入 告诉 我们 :中国 品牌 冲 高端, 光 靠 性价比 不够,还 得 有 把 碳纤维 卖 出 情怀 的勇气 。
各位 老 铁,你们觉得这波 操作 值不值?
评论区 蹲 一 波 神评 ,点赞过 万 咱们接 着 深扒 小 米 的 “黑科技 ”套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