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强刺激后,中国车市巅峰12个月或已成过去

/李大地

过去的12个月,中国车市经历了一轮史诗级增长。2024年7月底,各省陆续升级和上线置换更新补贴,引爆车市。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汽车销量为 3143.6 万辆,同比增长 4.5%,创下历史新高。今年1-6月,全国汽车销量达1565.3万辆,同比增长超11%,继续打破历年记录。

一轮强刺激后,中国车市巅峰12个月或已成过去-有驾

数据是可观的,但也可以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以旧换新、新能源车爆发、出口增长、价格战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踮着脚达成的。最新的7月数字显示,全国汽车零售(不含出口)182.6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下降12.4%。行业一哥比亚迪国内销量环比、同比销量均出现两位数负增长。

种种迹象显示,经历一轮爆发后,中国车市若要继续保持如此高速销量增长,存在较大挑战,接下来怎么走,受多方面影响。同时要认识到,过去12个月汽车销量的高速增长是多种因素强刺激的结果,此后出现短期增速放缓或者下滑同样符合市场规律,不代表中国汽车市场衰退。

强刺激带动汽车销量破纪录

过去12个月,中国汽车销量爆发有多重原因。第一,汽车以旧换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据预测,2025年汽车增换购比例有望提升至65%以上。以旧换新最高15000元的置换补贴或20000元的报废更新补贴,对拉动汽车消费起到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根据商务部数据,截至6月30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量达412万份。

第二,新能源汽车的爆发也是中国汽车销量破纪录的原因之一。7月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4%,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愿意为新能源汽车下单。在促进汽车销量上,新能源汽车加速快、噪音低、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优势,成为消费者增购、换购新车的一大动力。值得一提,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五菱宏光miniEV等售价8万以下的中小型新能源车作为一大销售主力,在此轮汽车销量爆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真金白银的价格战成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近年来,大量新能源车型隔月就来一次价格“背刺”屡见不鲜。许多曾经高高在上的燃油车更是被逼的价格腰斩。大量的购车“等等党”迎来了“真香”时刻。

第四,出口也在拉动中国汽车销量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641万台,同比增长23%。2025年1-6月中国汽车实现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速18%。出口已经成为中国汽车销量重要的增长点。

一轮强刺激后,中国车市巅峰12个月或已成过去-有驾

中短期最高峰已走完

在种种因素共同刺激下,中国汽车销量连破记录。然而,补贴未必一直有,车企割肉式价格战也不可能永远持续,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也到了阶段性平衡点,中国汽车销量或将进入调整阶段。

首先,汽车补贴是有限度的,补贴资金不是大风刮来的。2025年,我国安排了3000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支持包括汽车在内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 7 月 25 日,已分三批下达 2310 亿元,剩余资金将在 10 月下达。

考虑到资金是提前计划好的,且总量有限,有些省市如重庆、贵州、安徽多地、内蒙多地、河南多地、湖南多地等已经暂停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申请,河北省则采取了限时限量抽取资格的方式。要知道,2024 年下半年是汽车国补申领的初始高峰期,创下了相当高的销售基数。2025年下半年在多地国补暂停或限制发放下,汽车销量高增长恐将受到影响。建议当下有置换更新购车计划的消费者,要懂得珍惜,择机出手,以免“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2026年国补计划暂未公布)。

其次,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的进程也进入了阶段性的稳定期。2024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50%,此后多在45%-55%之间徘徊,2025年7月的最新数字为54%。这意味着单纯因购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消费拉动作用已经发挥到了最大,继续增长乏力。

再者,随着汽车行业“反内卷”的推进,以往不计成本的价格战势必将有所收敛。这有利于车企打造出更多有竞争力的中高端车型,提升单车利润率。但大量平价、低价车型才是市场上的销量担当,对应的消费者对价格也更为敏感。一旦优惠减少,恐将对车市整体销量产生影响。

值得一提,尽管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出口仍是近年来构成我国汽车销量的一大重要增量来源。但出口数据更多反映的是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的销售情况,而非国内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数据。中短期看,国内汽车销量存在较高的回调压力,但国内车企可通过开拓海外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

一轮强刺激后,中国车市巅峰12个月或已成过去-有驾

酝酿下一轮新高峰

2025年1-6月份世界汽车销量达到4632万辆。其中中国汽车销量达1565.3万辆,占全球销量的33.7%,领先销量第二名美国833万辆近一倍。排名第三四五的印度、日本、德国最高也只有267万辆。对比下来,中国汽车销量已经处于相当可观的水平,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有着较大的回调压力。

实际上,销量回调在2024年上半年就已初现端倪,出现了连续多月的同比下滑。究其原因,新能源汽车爆发之初引发的消费热逐渐被消化是根本因素。但这一趋势硬是在7月国补升级、价格战、小微车型热、出口多方面作用下被挽回,又创出了新高。然而,补贴、价格战等都是促销手段,不可能永远持续,购车需求也是有限的。汽车销量在较高的基数上出现回调,也同样符合市场规律。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是一个长期过程,其各项技术会持续突破,绝不会仅仅止步于当下的水平,当下的水平也无法满足更多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期待。而“能源”无疑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行业发展的最主要矛盾。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纯电续航多数在500公里左右水平,高速可能要下降20%,北方冬季还要再下降30%。消费者在使用时仍存在续航焦虑。这也是混动车型受欢迎的一大原因。

固态电池被认为是解决这一市场痛点的关键技术。能量密度加倍的固态电池,可令新能源汽车续航达到1000公里起步,并解决冬季续航缩水、起火风险等痛点。行业普遍预计2027年,固态电池将上车,并在2030年左右以平民价格普及。届时,纯电新能源汽车有望进一步完成对燃油车的取代,并形成新一轮汽车消费热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