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掉队、转型,理想汽车驶向十字路口

失速、掉队、转型,理想汽车驶向十字路口

风水轮流转。曾经的优等生,如今却成了掉队者。2025年,理想汽车深陷销量下滑漩涡。6月交付量同比暴跌24%,单月仅交出3.63万辆的成绩。前九月累计销量29.7万辆,目标完成率不足一半。更严峻的是,增程式市场增速从2024年的78.7%断崖式下滑。基本盘松动,纯电转型坎坷,这家新势力标杆正面临成立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一、失速:从领跑到追赶

曾几何时,理想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2023年,其营收破千亿,成为首家盈利的新势力。但拐点来得太快。2024年,尽管交付50.05万辆,同比增长33.1%,净利润却大幅下滑31.9%。增收不增利。尴尬局面背后,是价格战的拖累和平均售价的下降。

进入2025年,下滑趋势加剧。上半年交付量同比增速骤降至7.8%。更令人担忧的是,在30万元以上新能源SUV市场,理想L7/L8/L9三款车型的合计市占率从32%滑落至26%。核心阵地正被问界M9、腾势N9等竞品蚕食。曾经凭借“冰箱彩电大沙发”建立的优势,在竞品的快速跟进下正逐渐消弭。

失速、掉队、转型,理想汽车驶向十字路口-有驾

二、根源:三重挑战与战略误判

理想为何失速?分析人士指出三大症结。

纯电布局严重滞后。当对手在纯电赛道狂奔时,理想直到2024年3月才推出首款纯电车型MEGA。而其增程主力L系列,正面临问界M7焕新版的分流压力。

产品切换青黄不接。消费者持币观望等待7月底上市的纯电SUV i8和9月上市的i6。新旧产品交替的空窗期,直接导致了销量的断档。

内部架构频繁调整。6月,销售组织架构调整为“智能汽车群组”,短期内影响了订单转化。而此前,理想还经历了大规模裁员,尤其是招聘团队优化比例最高。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战略预判的偏差。李想曾公开表示不参与降价,但面对市场压力,理想L系列在2024年4月全系降价,MEGA降价3万。这种摇摆折射出其对市场竞争的误判。

三、自救:全面调整与纯电突围

面对困局,理想正在多线突围。

失速、掉队、转型,理想汽车驶向十字路口-有驾

产品端,加速纯电布局。i8于7月底上市,i6于9月上市,形成“4款增程+1款MPV+2款纯电”的产品矩阵。尤其关键的是i6,瞄准20-35万元主流市场,被寄予走量厚望。李想为纯电赛道定下“保五争三”的目标:即到2025年底,3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市场销量确保前五、冲击前三。

运营端,提升经营效率。第二季度理想营收302亿元,环比增长16.7%,净利润11亿元,环比增长69.6%。公司连续11个季度盈利,现金储备高达1069亿元。这为技术投入提供了弹药。季度研发费用达28亿元,预计全年AI技术投入将超过60亿元。

渠道端,销售体系重构。8月,理想撤销运行不足半年的“五大战区”,回归省区直管制。旨在让决策更贴近前线,实现精准打击。

四、未来:一场全方位的深度重塑

理想的翻身仗并非易事。

失速、掉队、转型,理想汽车驶向十字路口-有驾

纯电赛道的竞争远比增程残酷。i8和i6将直面特斯拉Model X、问界M8纯电版等强劲对手。品牌认知的转变更是艰巨挑战。理想需要从“奶爸车”的舒适标签,转向“技术派”的硬核形象。这意味着,其技术优势必须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比如“十分钟补能500公里”的超充体验。

关键在于节奏。业内人士指出,若i6未能一炮打响,在MEGA、i8之后第三次出现短期内调价或负面舆论,可能将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增长潜力。理想的当务之急,是将“碳化硅+5C超充”等技术参数,转化为“接送娃路上能省十分钟”这样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

更重要的是体系能力。从增程王者到纯电玩家的转型,是一场涉及产品、技术、管理、品牌的全方位深度重塑。理想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

理想的故事远未结束。其拥有超过千亿的现金储备,连续盈利的造血能力,以及对家庭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下一步,看它如何将资金与洞察,转化为决胜市场的硬实力。

#国庆健康充电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