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不及宁德时代一半,车企沦为组装厂,谁才是汽车圈真正的“大佬”?

2025年上半年,中国19家上市车企的净利润总额加起来才263.3亿元,而一家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同期净利润高达304.85亿元! 车企老板们在新车发布会上卖力介绍华为的智驾系统、宁德时代的电池,自己的创新却只剩“座椅按摩升级”和“防蓝光大屏”。

利润不及宁德时代一半,车企沦为组装厂,谁才是汽车圈真正的“大佬”?-有驾

以前车企是妥妥的甲方,供应商得看脸色办事。 现在全反了。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工程师们,一周能跑三场发布会,比车企高管还忙。

Momenta的自动驾驶方案被多家新势力争抢,宁德时代的高管更是成了车展上的“明星嘉宾”。 车企呢? 只能反复强调:“咱们这车机屏幕防眩光! ”“座椅带八种按摩模式! ”

这种身份对调,背后是惨烈的价格战。2024年春节,比亚迪突然抛出7.98万元的插混车,直接喊出“电比油低”。 其他车企被迫跟风降价,车价越低,利润越薄。

增效太难,降本最直接裁员、拖欠供应商货款成了常态,甚至有人偷工减料。 中汽协不得不在2025年9月发布倡议,呼吁车企按时给供应商结账。

利润不及宁德时代一半,车企沦为组装厂,谁才是汽车圈真正的“大佬”?-有驾

为什么车企不自己研发核心技术? 因为时间等不起。 通用中国研发一个电芯要三年,但市场内卷到几个月就得推新功能。

自己搞研发周期长、烧钱猛,不如直接买供应商的成熟方案。 2024年上汽前董事长王晓秋说过:“车企把核心技术交给第三方,等于失去灵魂。 ”

供应商反而被逼成了技术通才。 华为最早只做辅助驾驶软件,为了优化体验,不得不自研电机、底盘引擎,现在连智能汽车数字平台都搞出来了。

宁德时代从造电池延伸到CTC技术,又推出CIIC一体化底盘,因为电池管理需要和整车系统深度耦合。 这些巨头如果哪天自己造车,传统车企可能真挡不住。

利润不及宁德时代一半,车企沦为组装厂,谁才是汽车圈真正的“大佬”?-有驾

当然,也有头铁的企业坚持“难而正确的事”。 比亚迪的发布会几乎不提供应商,刀片电池、CTB技术、云辇系统全是自研。

蔚来一边挨骂一边建了3500多座换电站,自研芯片和线控转向技术。 虽然销量不如比亚迪单系列,这份硬核投入让人服气。

2025年上海车展,供应链企业破天荒占了四个展馆。 华为、宁德时代的展台人山人海,车企展车却要特意标出“搭载华为乾崑ADS”。

利润不及宁德时代一半,车企沦为组装厂,谁才是汽车圈真正的“大佬”?-有驾

这种依赖背后藏着重风险。 某家新势力因电池延迟交付,整车停产数月;另一家因芯片断供,智能功能全瘫痪。 一旦供应商涨价或技术迭代,车企连议价能力都没有。 就像超市自营货架少,专柜一撤,立马冷清。

汽车产业早已不是“链式”分工,而是“网状”混战。 特斯拉用一体化压铸把零件数减半,比亚迪靠垂直整合把电池成本压到最低。

新势力们还在代工模式里挣扎,传统巨头已转身反攻。 这场马拉松,跑得快的未必赢,底盘稳的才能笑到最后。

利润不及宁德时代一半,车企沦为组装厂,谁才是汽车圈真正的“大佬”?-有驾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