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

如果有一天回到十年前,说国产SUV能卖到三十多万,脑子都觉得有点发烧。可现在,回头看看新出的全新问界M7,定价二十八万起步,还能卖得火爆,小订量都能突破二十三万辆,这事到底怎么做到的?难怪有人要问:中国人到底愿意为什么花钱?新车卖得贵就真的贵得有理吗?

先说说这个价格,27.98万元起售,好像不便宜,还往上加能到快四十万。二十多万买个SUV,过去一般能去合资品牌扫一扫,买丰田、本田、甚至奥迪Q5都不是没可能。现在这些老牌在街上越来越不扎眼,反倒是国产品牌,尤其带着“华为”加持的问界M7,看着就像手机圈的苹果,刚出来就有一堆粉丝喊“真香”。为啥?

细想一下,这几年大家花钱变得越来越理性。不是便宜就好,性价比成了日常讨论的关键字,但性价比到底是啥?就是我花的钱到底买到了什么,我买的东西能不能让我开心、长脸、实用、还有点新鲜感。以前汽车行业讲究油耗低、动力强、省心,安全也得提。现在看车,不仅要这些,还得有“智能”,最好进去像太空舱,能开能玩,带点黑科技还安全,就全了。

而华为这次把智能、舒适、安全、空间、动力,统统拉满,美其名曰“幸福旗舰国民SUV”。但咱们不是奔着词来看,得看这车的东西到底是多少钱一分货?

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有驾

比如,一进车里,空间设计特别下本钱。尺寸又大又宽,五座、六座随便选,腿不夹着、头顶不顶着,隔音材料都得用一百多种,坐里面舒服得能打呼噜。座椅做成“零压力”,靠着能展开到躺平那种,按摩、加热、通风,配置再把后排娱乐屏拉满,等于你花二十多万,又买了俩按摩椅、一个电影院、一个隔音房,难怪家庭用户抢着买——小孩能躺着玩,媳妇能躺着看剧,老爹老妈出门不折腾骨头。

再看看外观和色彩,你会发现,现在买车跟买口红包包似的,颜色重要得很。新出的几款配色,珊瑚红、海岛蓝和暖云白,有点高大上的意思,谁家的车漆还特意搞什么纳米珠光?其实看上去就是更亮眼。对年轻人来说,这些颜色直接把车变成了朋友圈里的时髦单品——和老气的黑白灰说再见。

说到智能,这里真有点狠劲。华为的“鸿蒙智行”系统,把车上的三块屏幕搞出协同流转,连座舱交互体验都得用“三指滑动”描述。抬头显示系统也拉到最大,甚至能开成私人影院,导航娱乐一起上,再配组队出行模式,一堆车出门跑长途还能互联互通,看起来不是简单交通工具,而是带点社交属性的移动空间。用这么多黑科技,把一家人的需要包进去,其实就是在说,把家庭的幸福感拉到路上——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车里是VIP。

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有驾

安全不能忽视,毕竟谁都不想自己买的车出事。传感器全车搞了三十多个,不光能看能听还能防止各种小概率危险,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这些配置在高端豪车上的,现在问界直接全系标配。车身用的钢材料,副驾安全气囊、座椅都是加硬的,这种配置在过去是用来参与“碰撞测试”拿高分的,现在直接给你配好。智能驾驶辅助做得也越来越像自动驾驶了,极端天气反应快,夜间识别障碍物这事,以前是少数人的噱头,现在逐步落地。电池方面,连涉水、刮底、火烧这些极限测试都敢做,电池安全能满足比国标更高的要求,你要觉得新能源车不安全,这车直接往你心理防线上补了一刀。

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有驾
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有驾
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有驾
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有驾
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有驾

说到动力和底盘,华为给车配上了自己的途灵平台,讲什么“动态自适应扭矩控制”“数字底盘引擎”,其实对用户来说就一句话:开着舒服,不颠不晃,能应对各种路。怕打滑怕颠簸,统统有应对办法。增程版加油省、纯电版续航长,真做到“大城市一天打卡,小长途也敢跑,高速公路不用担心趴窝”。再打广告那句,补能网络400多个城市覆盖140万根充电桩,这是怕你远行充不上电。

说到这儿,一切都明了。华为和赛力斯把问界M7做成了家庭“幸福旗舰”,每一个配置、每一项技术,都是瞄准现代中国家庭的日常所需和心理安全感来的。核心问题是,国产品牌凭什么敢这么定价?如果是以前,不敢。现在,整个消费形态变了。新一代的消费者,他们买车追求的不光是跑得快、看起来大气,更是自己对生活品质和安全感的追求。为什么大家开始愿意掏三十万买国产车?因为你掏的不是车钱,是为自己和家人买了一个解决幸福生活场景的工具箱。

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有驾
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有驾
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有驾
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有驾
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有驾
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有驾
问界M7定价高,新技术拉满,家庭用户买账-有驾

可问题也来了,高配堆料容易,真正的体验能不能一直在线?智能化成了全行业竞赛,不是你今天厉害就永远领先,华为的问界M7能不能把体验做得像手机升级一样方便,车的系统能不能两年后还让人惊喜,都是关键。更别说现在新能源领域,竞争对手一茬接一茬,理想、小鹏、比亚迪、甚至新崛起的国产豪华品牌,谁都在抢“家庭幸福感”这块蛋糕。问界M7能不能一直做老大,这事儿光靠发新品不够,还得靠售后、靠OTA更新、靠不断跟上用户需求变化。

而且真正做得好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把懂用户的心理做进产品里——年轻人要有个性,老人要有安全感,孩子要有娱乐空间,家庭要有互联体验。这才是问界真正卖得动的基础。华为做手机时,抢的是性能和系统易用性,现在做车也是一套把用户喜好捏得死死的套路,不是单靠“造车水平”或者“科技力量”,而是能把科技变成生活服务和情感链接。

当然,这么多新技术和智能配置能不能落地,还得靠整个汽车行业底子提升。特斯拉的路子大家看在眼里,国产品牌这几年确实进步很快。但中国汽车市场太大,也太卷,今天你是爆款,明年就可能成了过气网红。真心希望问界M7对消费者来说,不是买到一台“功能够多”的车,而是买到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到了真正让大家满意的时候,三十万买国产没人再觉得是“情怀”或者“赌创新”,而是自然认同,甚至还能出口国外,被别人追着买。

所以,还是回到那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好车?”新的问界M7用堆料和智能化交了一份高分答卷,但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体验能不能一直好、售后能不能跟上、系统升级能不能长期更新,这些明显重要得多。至于价格,是不是贵是一回事,是不是值才是最关键。未来买车,大家未必关心谁最便宜,更在意谁最懂自己。消费者有自己的判断,厂商也别光想着拉高价格花样堆料,真正能做出让人信赖的好车,才是国产品牌的长期胜利。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现在买车越来越像买手机,谁能做得像App Store一样随时升级、随时满足你的需求,谁就能获得用户的持续喜欢。科技服务生活,不仅是口号,更是硬标准。问界M7做到了一部分,但未来路长,国产品牌能不能一直引领,不是看今天的销量,更在于能不能做成大家心里“幸福出行”的那把钥匙。厂商也别着急,用户没你想的那么傻,也没你以为的那么难满足,踏踏实实把产品和服务做好,满足大家真实需要,就是最强的竞争力。所以说,这一轮“智能汽车战争”,表面看是厂商厮杀,骨子里其实是怎样更好地服务每一个中国家庭。如果做到了,你卖多贵都有人买。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