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逆袭增程,合资品牌溃败,车市迎来大洗牌

最近中国的汽车市场,可以说是风起云涌,发生了不少让人有点看不懂的事情。

很多朋友可能都感觉到了,以前大家买车的一些老规矩、老想法,好像突然之间就不太管用了。

比如说,曾经让无数人头疼的电动车“里程焦虑”,好像一下子就没那么多人提了。

还有那些在中国市场风光了几十年的外国大品牌,比如本田、奔驰,销量怎么突然就不好看了?

纯电逆袭增程,合资品牌溃败,车市迎来大洗牌-有驾

反倒是一些国产新品牌,卖得是风生水起。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把这些变化掰开了揉碎了看个明白。

咱们先从一个很明显的变化说起,那就是大家对纯电动车的态度。

就在一两年前,很多人买新能源车,首选还是混合动力或者增程式的。

为啥呢?

就是怕跑长途的时候车子没电了,在高速上找不到充电桩,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像比亚迪的混动,还有理想、问界的增程车,就特别受欢迎。

纯电逆袭增程,合资品牌溃败,车市迎来大洗牌-有驾

增程车说白了,就是一台装着小型汽油发电机(增程器)的电动车,没电了能烧油发电继续跑,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理想汽车就靠着这个,加上精准的家庭用车定位,一度一个月能卖出将近六万台,可以说是风头无两。

但是,最近的数据出来,情况有了新变化。

理想的月销量滑落到了三万多台,虽然还是很高的数字,但和巅峰时期相比,确实是有了不小的回落。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很多纯电动车的销量增速非常快。

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大家突然就不怕电动车跑不远了吗?

关键就在于技术的进步。

纯电逆袭增程,合资品牌溃败,车市迎来大洗牌-有驾

现在的新能源车企,都在拼命研发新的充电技术。

你可能听过什么“800V高压平台”、“90-0V平台”这些词,听着很专业,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充电速度变得超级快。

以前给电动车充满电可能要一个小时甚至更久,现在有了这些新技术,很多车充电五分钟、十分钟,就能增加一两百公里的续航。

全国各地的高速服务区、城市商场,超快充电桩也越铺越多。

当给电动车充电这件事,变得和去加油站加油的时间差不多的时候,那个最大的“里程焦虑”自然就大大缓解了。

既然充电方便了,那纯电动车用车成本更低、驾驶感觉更安静平顺的优点就凸显出来了。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直接买纯电动车,似乎是个更划算、更先进的选择。

纯电逆袭增程,合资品牌溃败,车市迎来大洗牌-有驾

这个消费观念的转变,直接就影响了像理想这样主打增程路线的品牌。

看完了新能源内部的路线之争,我们再把目光转向传统汽车品牌,尤其是那些合资和进口品牌,它们的日子最近可不好过。

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数据,上汽通用,就是卖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的那个公司,上个月销量同比猛涨了182%。

这个数字一看,很多人会觉得,难道这些老牌美国车又重新火起来了?

其实这里面有个小小的“数字魔法”。

之所以增长率这么吓人,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的销量实在是太差了。

去年那个时候,上汽通用一个月才卖了一万五千台车,简直是跌到了历史低谷。

要知道,在它最辉煌的时候,一个月卖个十二三万台都是常事。

纯电逆袭增程,合资品牌溃败,车市迎来大洗牌-有驾

所以,今年恢复到一个月卖四万多台,和去年那个极低的基数一比,增长率就显得特别高。

这就像一个学生以前考试总不及格,这次稍微努力了一下,分数提高了不少,进步是很大,但离优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这个“暴涨”并不能说明合-资车全面复苏了,更像是在低谷中的一次反弹。

相比这种数据上的“虚假繁荣”,有些合资品牌的下滑,那可是实实在在的。

最典型的就是本田。

上个月广汽本田的销量几乎是拦腰斩断,今年算总账的话,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的销量都下滑了超过百分之三十。

这是个非常惊人的信号。

想当年,本田车可是中国家庭的“香饽饽”,飞度、思域、雅阁、CR-V,哪一款不是响当当的名字?

纯电逆袭增程,合资品牌溃败,车市迎来大洗牌-有驾

大家喜欢它,是因为它省油、耐用、开很多年还很保值。

可现在为什么卖不动了?

时代变了。

你引以为傲的省油,在一度电几毛钱的纯电动车面前,优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你所谓的皮实耐用,在如今的消费者眼里,可能还不如车里那块能看电影、能K歌、能智能导航的大屏幕来得有吸引力。

当国产新能源车在智能化、舒适性、用车成本上都实现了超越时,本田这些传统优势,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消费者的选择,真实地反映了市场的风向变了。

同样感到寒意的,还有曾经高高在上的豪华品牌三巨头“BBA”,也就是奔驰、宝马、奥迪。

纯电逆袭增程,合资品牌溃败,车市迎来大洗牌-有驾

就拿奔驰来说,上个月销量大幅下滑超过46%,今年的累计销量也跌了将近20%。

以前,开一辆奔驰出门,那个三叉星徽标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身份和面子,这就是品牌溢价。

很多人愿意多花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买的就是这个标。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同样花三四十万,你可以买到一台性能更强、科技配置更高、内部空间更像豪华休息室的国产新能源车。

当产品本身的体验已经全面超越了传统豪车,那个车标的吸引力自然就会下降。

人们开始更理性地思考:我花的钱,到底是为了车本身,还是仅仅为了一个牌子?

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者时,传统豪车的日子就难过了。

纯电逆袭增程,合资品牌溃败,车市迎来大洗牌-有驾

最后我们来看看,在这场大洗牌中,谁成了赢家。

答案可能有些出乎意料。

不是之前一直领跑的特斯拉或者理想,反而是零跑和小鹏这两个品牌,最近的销量涨势特别猛。

零跑汽车的月销量第一次突破了五万台,小鹏汽车的月交付量也第一次超过了理想。

它们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常说的“性价比”。

零跑把很多过去二三十万车上才有的高端配置,用在了自己十几万的车上,让普通消费者也能用更少的钱,享受到更好的技术。

小鹏则是在智能驾驶领域持续发力,把过去听起来很遥远的高阶辅助驾驶功能,做到了二十多万的车型上,让科技变得触手可及。

这说明,在现在这个市场选择极其丰富的时代,消费者变得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务实。

花里胡哨的宣传,不如实实在在的优惠和好用的功能。

谁能真正做到“物超所值”,谁就能赢得消费者的心。

总的来看,中国车市的这场变革,是技术进步、消费观念转变和市场充分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广大的普通消费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