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电池一年就坏?学会这几招,电动车多骑两年不是梦

相信很多骑电动车的朋友都遇到过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明明是新买的车,感觉没怎么骑,电池就不行了。

充上八九个小时的电,结果出门跑不了几公里就开始报警,速度也慢得像蜗牛爬。

更让人心烦的是,打开座位一看,电池鼓得跟个发面馒头似的,看着就悬。

于是,很多人心里就开始犯嘀咕,是不是这铅酸电池技术太落后了,天生就寿命短?

铅酸电池一年就坏?学会这几招,电动车多骑两年不是梦-有驾

跑去网上一看,抱怨铅酸电池不耐用的声音此起彼伏,似乎这成了大家公认的事实。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我们可能都冤枉了这位在出行领域默默奉献的“老功臣”。

铅酸电池的寿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很多时候,我们电动车的电池之所以提前“退休”,问题并不出在电池本身,而是出在我们日常的使用和保养习惯上。

可以说,十个提前报废的电池里,有八个以上都是因为不当使用造成的。

首先,我们得对铅酸电池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这东西可不是什么粗制滥造的淘汰技术,它是一项有着超过一百六十年历史的经典发明。

早在1859年,它就已经诞生了,比我们现在马路上跑的燃油汽车历史还要悠久。

一项技术能够穿越三个世纪,从工业革命初期一直沿用到今天的信息时代,本身就证明了它的强大生命力。

它不仅用在我们的电动自行车上,还广泛应用于汽车启动、通信基站、银行和医院的应急备用电源等关键领域。

就连以高科技著称的特斯拉,在其早期的跑车产品中,也曾使用铅酸电池来为车辆的辅助系统供电。

它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近三亿辆电动自行车的主流选择,核心优势就在于技术成熟、安全稳定,以及最重要的一点——成本低廉,亲民实惠。

这使得我们更换一组电池的费用能够控制在几百元,大大降低了电动车的普及门槛。

所以,问题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它、善待它。

那么,既然电池本身没那么脆弱,导致它过早衰老的“真凶”到底是谁呢?

经过分析,主要有三个被我们普遍忽视的坏习惯。

第一个,也是最致命的一个,就是长期“亏电”存放。

所谓亏电,通俗点讲就是让电池长时间处于没电或者电量很低的状态。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比如冬天天冷了,很多人就把电动车往车库或者楼道一放,可能一两个月都不去动它。

或者因为出差、旅游,车子闲置了半个多月。

等再想起来用的时候,往往就发现车子怎么也充不进电,彻底“趴窝”了。

铅酸电池一年就坏?学会这几招,电动车多骑两年不是梦-有驾

在这个过程中,电池内部正在发生一场灾难性的化学变化。

电池在有电的状态下,内部的活性物质是二氧化铅和铅,放电后会变成硫酸铅。

如果长时间不充电,这些细小的硫酸铅晶体就会慢慢抱团,重新结晶变成又大又硬的稳定晶体,这个过程在专业上叫做“不可逆硫酸盐化”。

这些硬晶体就像我们血管里形成的血栓,会堵塞电能流动的通道,并且很难再通过充电恢复。

行业内的测试数据明确指出,电池只要经历一次严重的亏电,其整体寿命就会缩短大约三个月。

您闲置一个月不充电,就等于亲手把电池的寿命砍掉了一大截。

第二个元凶,是很多人为了贪图便宜而使用的劣质充电器。

原装充电器丢了或者坏了,不少人会选择去路边维修店或者网上花二三十块钱买一个所谓的“万能充电器”。

大家觉得,充电器嘛,能通电就行,原装的那么贵,不划算。

但这个想法大错特错。

一个合格的原装充电器,就像一个专业的营养师,它会严格遵循“恒流、恒压、涓流”这三个阶段给电池充电,确保电池既能快速充满,又不会因为过充而受损。

而那些廉价的充电器,内部电路简单粗暴,往往省略了关键的保护和控制环节。

它们在充电后期无法精确控制电压,会导致电池严重过充,持续不断地向已经充满的电池里“硬灌”电流。

这会引发电池内部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同时温度急剧升高。

有实验对比显示,劣质充电器在工作时的表面温度,普遍比正规充电器高出15摄氏度以上。

持续的高温炙烤,会加速电池内部极板的腐蚀和水分的蒸发,最终导致电池失水、变形,出现我们看到的“鼓包”现象。

为了省下几十块钱的充电器成本,最终却要多花几百甚至上千元去换整组电池,这笔账算下来,实在是得不偿失。

第三个原因,是日常使用中的严重超载。

这一点,对于经常需要载货的外卖骑手,或者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来说,尤其值得注意。

每一辆电动车在出厂时都有一个额定的载重量,通常在120公斤左右。

但实际使用中,很多人并没有这个概念,车后座带人,脚踏板上放重物,整车负载远远超过设计标准。

车辆负重越大,启动和加速时电机就需要越大的电流来驱动。

铅酸电池一年就坏?学会这几招,电动车多骑两年不是梦-有驾

这就好比让一个普通人天天背着沉重的行李跑步,身体肯定会提前透支。

对于电池来说,长期处于大电流放电状态,会使其内部化学反应速度急剧加快,发热量大增,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也会因此加速软化、脱落,导致电池容量快速衰减。

有数据显示,如果车辆长期在超过150斤的载重下行驶,电池的循环寿命会直接缩短30%以上。

本来可以正常使用三年的电池,在这样的高强度“压榨”下,可能不到两年就得报废。

了解了这些真正的原因后,我们再回头看网上流传的一些“保养秘笈”,就会发现其中不少都是坑。

比如有人说“每个月都要把电池的电彻底用光再充电,这样可以激活电池容量”。

这完全是把早期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错误地套用在了铅酸电池身上。

对于铅酸电池而言,深度放电非但不能激活,反而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它会加速前面提到的不可逆硫酸盐化。

还有人说“充电前要把电池拿出来晃一晃,让里面的电解液均匀”,这更是无稽之谈。

现在的铅酸电池大多采用贫液式设计,电解液基本都被特殊的隔板吸附着,呈凝胶状态,根本不是可以流动的液体。

那么,真正科学有效的保养方法是什么呢?

其实非常简单,就融入在日常的点滴之中。

首先,要养成随用随充的习惯,最佳的充电时机是当电池剩余电量在30%到40%左右。

千万不要等到电量耗尽,车子骑不动了才想起来充电。

这和人不能饿到头晕眼花再吃饭是一个道理,对电池的“健康”最好。

其次,充电器亮绿灯后,不要马上拔掉电源,最好再继续进行1到2个小时的涓流浮充。

这多出来的一点时间,并不是在浪费电,而是在对电池内部的各个小单元进行电量均衡,修复一些轻微的硫化,对于延长整体寿命非常有好处。

在夏天充电时,一定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找一个阴凉通风的地方,仅此一项就能让电池寿命延长20%左右。

冬天如果长期不用车,也要保证每周至少骑行一次,让电池保持活性,或者将其充满电后拆下来存放在温暖的室内。

最后,当需要更换电池时,也要擦亮眼睛。

市面上流行的“石墨烯电池”,听起来科技感十足,但目前绝大多数产品本质上还是铅酸电池的改良版,只是在电极材料中添加了微量石墨烯成分,其循环寿命通常只比优质的普通铅酸电池高出10%到20%,并没有宣传中那么神奇。

在选购时,还是应该优先选择像天能、超威这样有口碑的大品牌,并且留意包装上是否有“一级品”的标识,这类产品出厂标准更高,性能更稳定,通常能比普通品多用几十次。

总而言之,电动车电池并不是娇贵的消耗品,只要我们用心对待,摒弃那些错误的习惯,用科学的方法去保养,它完全可以陪伴我们三到五年。

这不仅仅是省下了一笔换电池的钱,更是对自己日常出行便利的一份保障。

多花一点心思,就能换来更长久的陪伴和实实在在的节省,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