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

激光雷达这些年,卖得比水果摊还热闹。许多国外大厂早就避而远之,把研发重心移到了纯视觉上,搞得好像激光雷达就要“退出江湖”。谁知道,国产厂商在一群人唱衰的时候,居然悄悄把激光雷达卖到了“爆单”级别。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先来看看这场激光雷达的风云变幻。2025年,禾赛科技正式宣布成为全球首家年产突破百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比去年五十万台的成绩几乎翻了三倍。速腾聚创也没闲着,上半年出货量已经到了二十六万多台,同比还增长了快一成。整个国内市场呢,比去年涨了七成。这局面,和前几年大家抢购空气净化器差不多,谁手里有货谁就是大赢家。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为什么激光雷达能在“被判死刑”的氛围里咸鱼翻身?这就不得不说说车企们的想法。表面上,什么Waymo、Mobileye、博世都在主推纯视觉路线,特斯拉喊着信仰端到端,结果国内各路势力又把激光雷达用得越来越狠。华为就是典型,上个版本高端车配一个激光雷达,这一代直接提到三颗顶配还加一颗,主打一个360度无死角。更离谱的是,激光雷达已经从三十万块的高配车,下沉到十几万的家用车上,连十二万多的车型都开始标配,有种“白菜价买科技”的错觉。

激光雷达会卖爆,砍成本是大杀器。还记得刚开始激光雷达上车那会儿,车企一算账直接傻眼,一颗动辄过万,和发动机差不多贵。那时候多半只能往豪车上凑合,真正平民化还没影。结果几年过去,激光雷达价格瘪了九成都不止。华为最主流的192线半固态激光雷达,一颗成本四千左右;禾赛128线的,也就两千八上下。速腾聚创的入门款干脆一千四一颗。这么算下来,给一辆十五万左右的车配一颗激光雷达,还不到整车成本的百分之一,买瓶洗车水钱都快超过它了。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激光雷达为什么能平价,国产化和技术创新才是真正的粮仓。激光雷达分机械式、半固态和全固态。机械式就是个小电机转个不停,激光镜头跟着舞,体积大、噪音重,装车顶还碍事,只能无人车顶着用。关键是零部件又多又精,卖价也高得离谱,车企看了只想哭。半固态是车用主流,把能转的都不转了,靠微振镜和几片反射镜晃晃悠悠,省下一堆复杂零件,但扫描视角略窄,通常一颗管不了全局,于是车企干脆多装几颗补齐死角,老百姓的车顶上没准哪天就能摞满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国产激光雷达这几年搞得风生水起,就靠技术破局。以MEMS微振镜为代表,以前全靠博世、意法半导体进口,价格杀不下来。国家出手搞强基工程,赛微电子、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一拍即合,不光实现了高密度量产,还把供应链搭得密密麻麻。扫一眼最新激光雷达参数,什么520线、1440线都已见惯不怪,论细致程度,点云图和照片也没啥区别。以前国外厂商一家独大,现在国内市场份额暴涨到九成以上,整条产业链一条龙撑起来又快又狠。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激光雷达在实现经济型的路上,不只是材料、零件便宜了,还整合了工艺和装配。半固态的电子化、批量厂线标准化,这些在汽车制造里最管用。过去一台机械式激光雷达要几个技工手工调教,现在半固态能批量流水线产。去年一颗卖五万,今年一颗卖一千四,车企要是不装,那真是心疼成本都用不着。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目前国产激光雷达的主要形态就是半固态,以MEMS微振镜作为核心,激光发射和接收部件基本不动,靠芯片控制的微振镜切换方向。一颗半固态激光雷达的小体积,藏车头两侧、轮毂附近,甚至“隐身”在车厢里再也不是难事。这样的设计,外形美观、风阻低,寿命还更久。想要更极致、便宜又耐用的全固态激光雷达,纯靠芯片精控,不带任何机械转动。但是目前还是有不少技术壁垒,比如探测范围有限、发射功率受限,成像精度和衍射得单独处理,真要大规模落地还要再等一等。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整个激光雷达行业的变化,用“天翻地覆”来形容也不过分。五年前,中国厂商的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占比还不到三成,多数车企还在犹豫。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涨到84%。眼看2025年了,国内厂商全线霸占全球市场,一些老牌国外巨头直接偃旗息鼓,不是破产退市就是全面收缩。市场变化快得让人措手不及,老玩家还在琢磨“怎么省钱”,新公司已经在出货量上堆成了小山。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激光雷达便宜了、量上去了,市场自然爆发。一方面是国产化配套全方位发力,把技术关、成本关都啃了下来。车企可以随便选激光雷达机型,从性能到价格一应俱全。另一方面,智能驾驶普及势不可挡,高阶辅助驾驶、城市导航、停车泊车这些功能猛地堆到车上,特别是华为ADS系统,已经成为车企们的新宠,激光雷达的需求比吃饭还刚需。

早几年那波L3、L4级自动驾驶风口,激光雷达直接卷到无数赛道上。国内技术体系日渐成熟,生产线能一锅端,从关键技术到算法统统本土化。即使无人驾驶在政策上还差几个大坎,激光雷达的应用范围却早就拓展到智能机器人、低空物流、无人配送这些新兴行业。规模越大,成本越低,买来用也越来越方便。

有意思的是,现在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系统的信号兼容方案也被拿捏得死死的。以前主打“拼命堆摄像头”,现在你说不用地图,用算法端到端训练,那也不影响激光雷达和视觉方案混搭。信号如何融合,厂商各有绝招——等以后细聊,这里面的门道比调色盘还复杂。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激光雷达不卡门槛,家用车直接用上,买车的选择多了不少。去年要二十多万,今年十多万就能把高阶驾驶辅助带回家,补贴都用不着。车企们不抓住这波红利,那才是真的傻。想风阻更低、更美观,激光雷达直接造“隐形”,贴在前脸、埋在轮毂,放到车顶全看厂家心情。

从技术端看,机械式激光雷达过去吃苦多、装配复杂、耗时长,产业升级后半固态和全固态方案突飞猛进。工艺提升带来的成本下降,让激光雷达再也不是稀罕玩意。阵营变化也很明显,国外大厂关门,国内科技公司全面起飞,产业链遍地开花。

关于全固态激光雷达,车企和科技公司还在不停试验,虽然量产还没完全铺开,但技术突破已经看得见。这一步走下来,激光雷达的成本天花板又要再被突破。如果真正实现“芯片化”,那可不是现在的平价激光雷达能比,极致性价比估计也不再只是想象。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市场上激光雷达的线数成了大家吃饭时聊的热门话题。以前一百多线已经算高端,现在动辄五百线、上千线,效果直逼高清摄像头。点云图越来越清晰,识别障碍物越发精准,自动驾驶的底层硬件被拉得稳稳的。

国产激光雷达厂商接连爆出大订单,国内外车企都开始倾向用国产货。去年国内订单规模比前年翻了近一倍,出口也在铺开。关键零部件实现国产替代后,激光雷达成本降到地板价,车企不用再受制于人,老百姓买车也能用上高阶传感器,真正让自动驾驶离日常出行只差隔夜饭。

随着激光雷达的普及,使用体验也越来越友好。无死角扫描、复杂路况识别、泊车辅助都用上了激光雷达,安全感直接拉满。传统高精度地图系统退居二线,“无图”方案盛行,激光雷达在静态和动态环境识别中的地位反而更牢固。

不仅仅是车载激光雷达,各行各业对激光雷达的需求也快速增长。物联网、智慧物流、低空无人机经济,激光雷达都在抢尽风头。不仅能感知距离,还能对物体结构、环境细节做出处理,技术红利一浪接一浪。生产端出货量暴增,应用端需求又强烈,产业加速发展已经不是一句空话。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当下的激光雷达市场,国产厂商的地位很难撼动,量产、研发、配套都占了上风。用户体验提升,成本下降,市场接受度高,车企和消费者都乐见其成。国际大厂退场也无所谓,国产品牌早就包揽了整个赛道。看这趋势,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组合,自动驾驶彻底普及的那一天,也许真的走得不远了。

激光雷达销量猛增,车企成本压缩,国产技术升级-有驾

说到底,激光雷达真有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意思,一次成本革命把科技带进了寻常百姓家。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