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别人,不如拯救自己 ——别再靠情绪争夺注意力
10月29日,北京现代在新车发布会上掀起了一场罕见的“行业批斗”。那张写满“遥遥领先反复洗脑”“饥饿营销订单注水”“大字吸睛小字免责”的PPT,直指当前汽车圈的营销乱象——一句话,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但讽刺的是,这种“打假式营销”本身,也是一种营销。
一场“正义之举”,还是焦虑的自白
北京现代此举确实击中了行业痛点。虚假宣传、内卷造势、数据注水,的确污染了汽车传播生态。但它的“揭黑”,并没有赢得掌声。相反,更多人看到了一个销量断崖式下滑的传统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浪潮里失语后的焦躁与无力。
一个年销百万到只剩十五万辆的企业,选择在发布会上用批判别人来博注意,这不是勇敢,而是焦虑。市场不缺揭露者,缺的是能用产品和技术重建信任的创新者。
真问题不在别人,而在自己
北京现代的问题,不是别人营销太卷,而是自己掉队太久。新能源转型迟缓、智能化体验平庸、品牌形象老化,才是消费者离开的根源。如今喊打营销乱象,若产品仍旧“中规中矩”,价格再低也难以重塑信任。
营销可以造势,但不能救命。靠骂同行赢得流量,只能赢得一时眼球;靠产品赢得口碑,才能赢得未来。
行业的镜子:别再靠情绪争夺注意力
北京现代这次事件其实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整个汽车行业的浮躁。无论是“遥遥领先”式的造神,还是“炮轰乱象”式的反造神,都是在流量逻辑下的自我消耗。真正的竞争,不该是谁嗓门更大,而是谁造的车更好。
行业需要的是信任,而不是噱头
营销的终点不是流量,而是信任。对于北京现代而言,真正值得做的不是揭短同行,而是重塑自己。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是时候让营销回归理性,让产品重新说话。
当营销成了主角,品牌就成了配角;当企业敢于闭嘴做产品,市场才会重新倾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