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2025年上半年宇通、金龙、中通、安凯几家客车公司到底是怎么赚钱的、赚了多少,我觉得咱们可以拿着最新公布的数据,简单、接地气聊一聊这事儿。别管外界如何风起云涌,这四家在今年上半年还是都抓到了钱袋子,也能看出咱中国客车行业的活力和变化。
先说营收这块,宇通绝对是“老大哥”,营收差不多161.29亿元,可以说吊打第二名金龙(103.27亿),更别提中通、安凯了。他们分别只有39.41亿和15.92亿。这个差距其实非常直观,一看就知道排位在哪。宇通不愧是行业头部,基础厚,市场盘子广,在业内的积淀不是一天两天能追上的。
不过咱要是只盯着营收总量,那就容易忽略增长的劲头。增长幅度这块,其实中通和安凯是亮点。中通营收同比飙了43%,安凯也涨了将近39%。你看看金龙,也涨了5.8%,只有宇通其实是小幅下降,其实只跌了1.2%。这说明大环境没问题,行业活力还在,只不过盘子大的增长慢点,盘小的玩命追赶。
利润方面,四家都不是吃素的,统一进入了盈利区间。宇通最厉害,又是净利润的王,19.36亿。中通1.9亿,金龙1.16亿,安凯稍微少点,不过也有1840万。数据一拉,比例一摆,宇通压制力是真的强。
大伙要注意啊,不单是赚到钱了,而且利润同比涨幅都很劲,没人负增长!最猛的安凯,利润同比增长了153%,金龙也有75%,中通也不赖,71%。宇通增速最慢,但也有15%。你想想,宇通这基数多大,还能两位数增长,这就是“底子厚”发家的优势。
咱们可以从这几个公司具体经营策略和市场反应来看看到底凭啥各自能亮眼。
宇通的话,还是比较稳扎稳打,最核心的还是高附加值的大型客车撑腰。人家大型客车上半年卖了1.1万辆,直接占市场一半多,这利润盘那么大,营收自然稳定。加上宇通在新能源公交换新补贴上也抓住了机会,老旧新能源公交淘汰,用新车政策推动,六米以上新能源客车卖了差不多5500辆,同比增长快40%。这对于利润助力很大。而且宇通的出口也下了狠功夫,上半年出了6000多辆车到国外,堪称出口王。技术输出搞得风生水起,海外KD组装也把成本摊薄、效率拉高。这样出口和大车双擎驱动,难怪宇通这么能赚。
金龙这头,虽然和宇通不是一个量级但也极具爆发力。今年利润能一下子飙75%,主要还是因为出口市场暴力增长。厦门金龙、金旅、苏州金龙,仨出口都是行业前五名,个个出口量翻倍起步。新能源这块,他家也不赖,政策一推219买断,有结构升级,6米以上新能源卖了4400辆,远超自己所有销量的增速。再者说金龙这回的非经常性损益(那就是有些钱进进出出不常态化的事)出得好,减少了些负面影响,利润表现自然好。
中通嘛,这个增长也算叫板全场。营收涨了43%,利润超过70%,主要因为新能源客车销量飞涨。上半年光6米以上新能源就卖了2000多辆,同比161%。而且他们还主攻了出口市场,新能源出口一口气同比暴涨了十多倍,直接干到1246辆。这样的爆发力,新能源和出口两个马车直接拉着企业猛跑。还有一个原因,中通非常注重内部经营,有效控制成本,国内产品毛利率有提升,这也是利润爆发的核心。
至于安凯,这公司相比前三家体量小点,但今年被称作“黑马”绝对没毛病。订单多了,产品线对路,销量直接涨了快四成。更重要的是他们聪明,主攻旅游客运市场的中高端传统动力客车,这个细分板块增长逆势上扬。六米以上传统动力客车卖了2750辆,比去年同期多了900多台,这是什么概念?同期行业整体还在-6%的下滑里,安凯能跳起来,说明市场感觉好、打法选对了。而且安凯今年重视海外出口,2421辆直接卖出国门,同比增长近1.3倍!再说今年赶在成本管控上见了成效,费用率降低,最后利润也水涨船高,直接上涨了153%,够狠啊。
把这些数据和背后逻辑糅一起,我自己觉得现在中国的客车行业局面是这么几条:
第一,新能源+出口成了新的增长曲线。谁抓得准,增长就是“嗷嗷叫”。第二,结构优化,不是只看销量,还要看卖得好的是哪种车型。像宇通重点盯住高附加值的大型车和高端新能源,金龙则更倚重产品出口和差异化优势。第三,成本把控也很重要,一分钱省出来就是利润。中通、安凯这种在毛利率、运营效率上下了工夫的公司,就是活得更滋润。
其实,说白了,背后的本质很简单,就是大家都在想办法“多卖点车、卖贵点车、控住成本、赚更多钱”。政策是东风,国内新能源换新政策和“一带一路”海外需求,都给了机会。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能马上反应、把握到位,这也考验每个企业的嗅觉和应变能力。
同时能看到,宇通这类龙头公司抗风险能力就是强,产销每年体量大,市场波动对它影响有限,哪怕增长乏力,利润基数也足够大。像安凯或中通这种,虽然基数小但增速快,弹性大,更容易恶补短板,一旦抓住政策红利或者市场窗口,立马能爆发。
怎么看待未来?我觉得下半年行情还得看新能源政策走向和出口环境能不能持续顺风顺水。只要宏观政策基本面不变,竞争只会更激烈。龙头依旧龙头,腰部企业只要贴着市场跑,就能吃到增长红利。
客车这个行业,不再是“拼量”的野蛮扩张,而是考结构、比赛道、看效率。头部企业逐渐分层,后来者要靠细分赛道、区域突破或新市场。技术力、管理力、市场力,都是生死线。反过来说,这种比拼长期对中国车企是好事,因为倒逼所有企业都得动脑筋、练内功,才有机会分到蛋糕。
以今年上半年来说,四家上市公司都能盈利,说明行业周期性回暖,企业韧性更强。未来几年,中国客车还会很有看点,谁能吃下海外更大市场份额、谁能率先实现电动化转型突破、谁能把成本和效率做到极致,谁就能站稳脚跟,赚到真金白银。
总的来看,2025年上半年宇通、金龙、中通、安凯这几个中国客车阵营的标杆们,不光继续赚到了钱,而且大多速度还都加快了。市场洗牌、蛋糕重新分配还在进行,强者恒强,黑马跃出,产业动力依旧强劲。这波成绩单,不只是代表企业自个儿的努力,其实也是给中国制造的一种背书。等行业进入下一个转折点,还要看谁能持续进步,提前布局,笑到最后。
所以,总结一句,2025年上半年中国客车行业“普涨”,但涨法不同:有的大而稳、有的小而快、有的新突破、有的拼细分。 不相信风口永远在,只有自身有硬货,才能一茬一茬收割红利和利润。大家拭目以待,看谁下半年能更进一步。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