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的新车VW341,本应是万众瞩目的明星,却悄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不像发布新车,倒像是谍战剧里的桥段,吊足了胃口,却迟迟不肯露出真容。平台、架构、各种高科技词汇堆砌,消费者听得云里雾里,到头来,最关心的问题却无人解答:这车,究竟值不值得买?
如此故弄玄虚,难免让人怀疑,VW341是否又是一台披着新外衣的“油改电”车型,用华丽的辞藻掩盖技术上的乏善可陈?在信息时代,消费者早已练就了火眼金睛,任何套路都逃不过他们的审视。耍小聪明,最终只会失去人心,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正如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言:“闪光的东西,未必都是金子。”
与国内新势力车企的坦诚态度相比,一汽-大众的遮掩显得尤为可疑。新势力恨不得将所有技术细节都公之于众,生怕消费者不了解。这种坦诚,恰恰是建立信任的基石。而一汽-大众的躲闪,只会加深消费者的疑虑。
大众ID系列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高调入市,却最终败走麦城,落得个降价求生的窘境。捷达纯电则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以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如今,VW341又想进军中高端市场,这步棋,着实让人捏一把汗。中国新能源车市的竞争,早已白热化,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德国工艺”这块金字招牌,似乎正在失去昔日的光芒。面对中国速度,这个老牌巨头显得步履蹒跚。新势力车企十八个月就能完成从立项到量产,而大众却还在为“缩短至两年”而沾沾自喜。这就好比在信息高速路上,别人早已驾驶着超跑飞驰,而你却还在为终于学会骑自行车而欢呼雀跃。
“狼来了”的故事,讲一遍就够了。ID系列的失利、捷达的低价策略,都表明大众的转型之路并不平坦。VW341想要突出重围,就必须拿出真正的实力,续航、智能驾驶、价格,三者缺一不可。否则,这串代码最终只会沦为大众财报上的一个冰冷数字,一个失败的注脚。
企业的发展,诚信为本。与其故弄玄虚,不如踏踏实实地拿出好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唯有如此,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别让VW341最终成为一个行业笑话,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