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网约摩托车“真空”跑一会儿?

让网约摩托车“真空”跑一会儿?-有驾
多个小城兴起网约摩托车,出行新选择或也藏着发展新风险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张文
靠网约摩托车出行,正在一些地方悄然流行。韶关乐昌这座粤北山区小城,就是一个例子。
今年4月开始,一家网约摩托车平台在乐昌进行业务推广。目前一个多月过去,已经有100多名当地摩托车司机注册接单,这些司机还自发变成宣传员,邀请更多同行上线。
不过,网约摩托车平台的上线在社会上引起争议。支持者认为,网约摩托车作为网约车的“平价替代”,方便了人们出行;质疑者则对网约摩托车如何获取资质、如何确保安全、如何纳入监管等提出疑问。
对此,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采访,了解了网约摩托车行业的现行情况和发展问题。
走访
首单体验一波三折
5月21日,记者前往韶关乐昌实地体验了一番网约摩托车。
记者从高铁乐昌东站出发,选择约有7公里路程的风度书房乐昌中原路分馆作为终点站。在主流的网约车平台,这段路程选用经济车型或特价车型,预估费用12.8元至17.6元、用时15分钟左右。而在一款名为“搭摩行”的网约摩托车平台,这段路程预估费用15元。
记者在“搭摩行”平台下单后,不到3分钟便有司机接单。几分钟后,记者通过该平台的实时地图看到,接单人饶师傅并没有往出发点乐昌东站靠近,而是径直往终点站方向行驶,此时平台页面显示订单已在进行中。记者随即拨打电话提醒,意识到问题的饶师傅这时已经接近订单终点。他赶紧掉头,往乐昌东站方向而来。
约15分钟后,饶师傅终于赶到订单出发点,他接上记者后重新开始订单行程。
记者在行程结束后支付了25.1元,饶师傅实际到账22.59元。但饶师傅向记者大喊“亏本”:由于操作失误,他多跑了10公里的路程。
饶师傅认为网约摩托车平台的订单操作过程对于“摩托佬”来说并不友好,但他很看好网约摩托车的市场前景。“现在我们乐昌有不少同行都在用,如果平台把缺点和问题都解决了,使用的人会更多。接单比以前方便,我觉得一天多赚个三五十块钱没问题。”
针对订单出现的操作乌龙,记者向“搭摩行”进行了反馈。平台客服人员核实后向记者致歉,并表示订单为司机操作失误所致,随即向记者退回8.9元,记者实际为这趟行程支付16.2元。
“搭摩行”运营负责人尹慧海表示,目前通过该平台下单后,司机会在抵达上车点、接上乘客之后确认开始订单,并不需要乘客再次确认,后经过了解,饶师傅是首次接单,操作不太熟练,后续平台方会加强对新手司机的培训,防止类似事情发生。
平台上线受到欢迎
根据尹慧海的介绍,“搭摩行”从2023年上半年起探索“网约摩托车”发展模式,平台于2024年8月正式投入市场,目前业务已覆盖湘南多个县市及粤北地区的韶关乐昌等地。随着最近几个月签约司机数量和平台用户数量的增加,平台日均订单量已达到8000单左右。
尹慧海表示,相较于网约车服务,网约摩托车的优势在于灵活性和成本效益,特别是对于三四线城市和一些偏远地区乡镇的短途出行来说,摩托车对路况要求不高,且运营成本较低,乘客愿意乘坐,摩托车师傅也能从中获得不错的收益。
来自乐昌当地的“摩托佬”蒋师傅,用实际行动和亲身感受印证了尹慧海的说法。
蒋师傅从事摩托车搭客生意20年。一开始,摩托车搭客市场活跃。后来随着私家车、电动自行车特别是网约车的普及,摩托车搭客生意愈发难做,据蒋师傅称,乐昌约半数摩托车司机已经转行。
蒋师傅也曾谋划买一部车开展网约车业务,但又觉得投入太大,思前想后还是放弃了。至今,他一直靠着自己的“老伙计”,在街头巷口“趴活”。今年4月,网约摩托车平台在乐昌进行业务推广,蒋师傅看到了盼头——“摩托佬”也可以像网约车司机一样“在线接单”了。
经过一番打听,蒋师傅果断加入平台。扫码、填表、递交资料、等待审核,他最终注册成为了一名网约摩托车司机。在他看来,摩托车网约平台的上线时间有些迟,如果早几年,乘客会更多,自己也能多一些赚头。
“目前乐昌城区和各个乡镇仍活跃着数百名摩托车司机,对于当地群众来说,搭摩托车出行是一种常规选择。”蒋师傅表示,“平台从4月份开始推广,到现在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同行也在自发宣传,现在用这个平台的应该有100多人了。”
尹慧海表示,网约摩托车平台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摩托车运营已经存在数十年时间,原本是市场经济中自然产生的行业,但一直缺乏明确的约束方式和管理方式,处于灰色地带,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摩托车司机没买交强险,有的甚至连驾照都没有。“我们把原先零散的市场规范好,无论对司机、对乘客,还是对社会秩序和交通秩序都是有好处的。”尹慧海说。
另一家网约摩托车平台“摩的一下”的负责人林先生表示,目前该平台主要在茂名等区域进行推广,已拥有较为可观的司机和用户规模,但由于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监管制度、责任划分等没有明确,平台对规模扩张保持审慎的态度,甚至有意限制订单的快速增长,“现在我们是首先确保安全,司机要符合资质。”
争议
网约摩托车
由谁监管?怎么管?
“网约摩托车想要进入正常发展轨道,有不少问题需要厘清和解决,其中一些问题甚至是关乎网约摩托车平台存亡的‘生死考验’。”乐昌市交通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从交通行业管理的法规法条来看,当地交通部门对网约摩托车没有监管职权,目前主要靠交警加大路面排查,对摩托车证照、超速超载及司乘佩戴头盔等问题进行监督。
据了解,乐昌市公安机关2020年发布的《乐昌市公安局关于加强中心城区摩托车通行秩序管理的通告》中,规定了摩托车禁行区域和车型,同时要求有牌证、限两人、戴头盔、靠右行、不超速、不闯红灯,但未提及载客问题。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尚无针对网约摩托车行业的具体规范,但摩托车与出租车同属于机动车范围,相关部门可以参照与网约车有关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对从事网约摩托车经营的平台公司进行规范,比如需取得经营许可证、营运车辆需取得相应的运输许可证、驾驶员需取得驾驶员证等。
一位交通系统专业人士表示,现在关于网约车的管理比较成熟,行业层面有多个部委共同制定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各省、地级市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司机也需要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才能从事网约车工作。但当前,网约摩托车平台从上到下都处于“真空”状态,有点像网约车刚出现时候的样子,需要一步步完善。
“对网约车平台的管理,并不适宜直接移植到网约摩托车平台上。”上述人士称,由于当前的网约车平台有明确的限制,客运车辆是属于汽车类,才有所谓的网约车平台,摩托车不包含在这个范围内,所以暂时无法将摩托车网约业务纳入网约车平台进行管理,“当前还有一个相对折中的办法,就是让平台方在业务属地成立分公司,由市场监管部门对这个公司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管。”
网约摩托车
出现事故纠纷怎么解?
“走路也不坐,摩的太危险了,家人曾坐摩的摔伤,膝关节里的交叉韧带神经和半月板受损,治了几年,前后花了20万元,全部自己出的。”对于网约摩托车平台的推广,有网友表示,摩托车搭客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出现交通事故,容易产生责任纠纷。
“在没有网约平台之前,摩托车搭客的行为就已经存在。现在只是多了一个叫车的方式,它的风险和往常并没有明显区别。通过平台对资质的审核和技术手段的约束,乘坐摩托车的危险性可能有所降低。”有律师表示,关键问题在于,有了网约平台之后,万一再发生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以前摩托车司机与乘客是交易双方,现在多了一个平台方,甚至平台背后的监管部门可能也会被牵涉进来。
有网友质疑认为,当前与摩托车相关的保险主要是交强险,摩托车运营并无专门的险种,一旦发生意外,最高赔付金额也只有20万元,难以与网约车事故相比。
对此,“摩的一下”的负责人林先生表示,该平台除了在资质审核阶段查验摩托车司机的交强险购买情况外,还可以购买意外险。此外,该平台目前正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网约摩托车搭客业务专门险种。
尹慧海也表示,司乘人员的保障也是“搭摩行”的一项重点工作,司机的保险肯定要有,“我们公司做了一些保底,万一出现重大事故,会对乘客进行保障。”
“我们是一个初创公司,目前可能做得不是很好,平台也在不断完善中,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多多包容。”尹慧海如是说。
另有一名基层公务人员也表示,对于网约摩托车平台这种市场自发行为,相关部门应给予充分的探索空间,使其在平衡好各种风险的前提下逐步规范和完善,不断迈向正轨。
记者了解到,当前,已有基层职能部门就如何将网约摩托车平台纳入监管等问题向省级职能部门反馈,以推动网约摩托车业务的正规化发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