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这个名字,在中国人心中早已经不只是一个品牌,它是一种信仰,是一种精神图腾。以前我们说华为厉害,更多还是在手机、通信领域,现在,目光一扫,连造车这块,都有国企排着队要联名,民企也不甘落后,五菱、零跑都奔着华为去了。这是巧合吗?还是技术下的必然选择?
我常常会设想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原本各自为战的大厂,现在反而争先恐后地跟华为沾边?这种现象背后,难道仅仅是因为华为在自动驾驶、智舱体系里的技术领先?还是说,这代表着中国汽车业新的“抱团取暖”?
仔细想想,刚开始“华为造车”还是个笑料,大家担心它步乐视、恒大后尘,结果现在的局面是,不怕华为造车,就怕华为不和你合作。红旗高调官宣那一刻,隔壁那些还在观望的厂子,估计都要掉眼泪。这时候,谁敢再装高冷,说什么“我们自己搞定”?你不跟,别人都跟了,市场、资源都被华为这根“扛把子”顺走了。你想不跟都不行。
这时候我特别喜欢思考一个设问:是不是只要拥抱华为,车企就能一夜之间逆袭成功?国企民企一视同仁?细细想来,没那么简单。华为提供的是工具、平台,但吃饭还是要自己张嘴。技术之外,心态、资源、用户圈层都特别重要。
但我承认,华为带给车企的不止是技术,还有“情绪价值”。什么是情绪价值?就是一种身份感,一种你拥有了更高级圈层的门票。过去我们买车,图省心、省油。现在你买M8、M9,等于是主动加入一个车友群,买的不是车,是圈子,是资源。
现在网上还搞了个“鸿蒙大酒店蹭饭热”,本来我还以为蹭饭的是打工族,结果一看,哪儿有996的牛马,来这个酒店蹭饭的都是问界M8、M9的车主——也就是那批本身就很牛气的高端用户。有钱有闲、有关系还懂玩法。你说这些人在一起,有什么大事,一呼百应。社会资源整合,商界交流,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现代“梁山”。“108汉”聚齐其实不是难事,难的是你怎么才能成为其中一员。
说起来,我们这些在小区拼命抢车位的普通人,可能还真体会不到,车子已经不只是交通工具,甚至不只是智能终端,还是一个社交、资源整合的平台,只要你买得起。你说这个变化,是不是很魔幻?
我还注意到身边变化。原本我们小区停车场不支持自动泊车功能,只能自己慢慢挪车。但自从停进来几个问界M8、M9,突然泊车代驾(VPD)就能用了。谁说科技改变生活不是真的?是华为把从前的科幻电影硬凑到现实里来。你说这种事情,对整个车圈有没有示范效应?
技术和圈层效应齐飞,这就是华为造车的独特魔力。让汽车厂商排着队来合体,其实不就是一场利益、资源、品牌信誉的交融大派对吗?但这里又有个设问:是不是所有的跟华为合作的车厂都能够“升舱”?是不是每个买了华为智驾的高端车主都能阶级跃迁?
我觉得答案未必。因为你能不能“升舱”,最后还是得看自己能不能融入这个圈子,能不能把车换成资源、把圈子换成机会。其实这也是现在社会所有人暗暗较劲的事——你以为买个好车就是身份的杠杆,其实更是社交的杠杆、信息的杠杆。
让人感慨的是,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为王”的年代了。大家都习惯往头顶贴标签,还要买票进场。华为不是在单纯地卖车,它在卖圈层、卖资源、卖话语权。
再转念想一句,这局面如果继续下去,是不是别的竞争对手真的就一点机会都没有?或者说,这样的商业生态下,未来是不是会出现“一超多强”,华为一家独秀,别家都成配角?想想过去互联网、手机行业的那些悲喜剧,最终都是被流量圈层、生态锁定,用户迁移门槛越来越高,活成了一个品牌牢笼。华为的汽车生态,是不是未来也会是这样?
这时候我们还得再倒回来想,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是汽车的技术突破,还是能够蹭饭进圈子,还是——两者兼有。消费者当然不是傻子,圈子再好,如果车做得不好,技术不过关,谁愿意花大价钱下场当韭菜?但说实话,现在华为的智驾、智舱技术已经领先了好几条街,靠技术本身吸引车企联名还不是绰绰有余,再加上情绪价值,等于横着走。你说别的同级厂商,心里慌不慌?
还有一个有趣现象,不光高端品牌,连中低端五菱、零跑都“主动贴”了过来。其实这不就是潜规则吗?以前说“豪车才配智能”,现在是大众品牌也疯狂求联名,谁跟华为谁就容易让用户把“身份”升级。这种神奇的品牌溢价,到底还能玩几年,不得不让人怀疑,智能汽车未来是不是一定要抱大腿?
说到底,华为其实在用技术和情绪双重武器,把原本割裂的车企、用户统战起来。未来真的如现在网友说的,“汽车圈要变天”?到底是变成“国企+华为”一家独大,还是由技术带起来的一个新势力大联盟?
其实我更愿意设问——是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加入这种“强度”?有些人其实更在乎的是性价比,是好开好用,是不和人攀比,不扎堆去蹭饭。但不可否认,今后汽车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是“流量入口”,谁能夺得入口,谁就掌握了话语权。
看到现在,我有时候真会想,是不是咱们生活已经被圈层定义?你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拼命买资源、找关系,还是只靠技术迭代?华为造车,究竟是好事,还是新的筛选门槛?问一句,你会不会羡慕那些早已“脱牛马”蹭饭的高端车主,进圈、攒局、借力,还是只想踏实做自己?
我没法替每个人回答,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华为已经不是简单给友商“上强度”了,是把所有车企拉到一个新赛道里,谁慢一步,谁就被甩在后面。哪怕网上再多黑子、喷子,现实社会的变化已经无法扭转。今天的国企、民企争抢合作,明天会不会轮到你我变着花样,加入圈层、攒资源?
科技的发展,本该服务于人,但当技术和圈子捆绑,升级难度变成阶层难度时,我们更要思考是不是时候重新定义“强度”了。华为带给汽车行业的,绝对不仅仅是几个功能或者流量,更是一次圈层的革命。
说到底,强者恒强,贫者恒贫,还是说,每个人都有机会重启人生?打破圈层也好,搭建圈层也罢,华为和车企合体的这一步,真正重塑的是整个汽车行业的生态,而我们普通人,要么随波逐流,要么主动逆流而上,总要选一条路走下去。
所以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下一个想蹭饭的,是不是你自己?下一个要加入圈子的,是不是你的邻居、同事?华为给友商“上强度”,其实也是给我们每个人提供了一次新的选择权,你到底选不选?你到底进不进?你到底想不想?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