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硬核防台风 飞机汽车五花大绑,科学应对才是真硬核

2025年9月24日,超强台风“桦加沙”逼近华南沿海,广东多地进入紧急防御状态。珠海到湛江一带沿海面临13至15级强风侵袭,风速高达每秒48米,威力堪比2018年的“山竹”。全省启动应急响应,多地实施“五停”措施,学校停课、工地停工、交通停运,全民投入防风备战。

网络上随之流传一组“广东车主五花大绑汽车防台风”的图片:私家车被粗绳层层缠绕,固定在路灯、树干甚至地桩上,场面震撼。这些图像迅速引发热议,有人感叹“广东人防风已进化到新境界”,也有人质疑“车真会被吹走?”更有人担忧:如果台风真强到连车都能卷走,人还安全吗?

广东人硬核防台风 飞机汽车五花大绑,科学应对才是真硬核-有驾

然而,这些令人咋舌的画面并非现实。经南方+记者核实,相关图片存在明显AI合成痕迹,属于虚假信息。所谓“绑车防风”的视觉冲击,实为算法生成的数字幻象。真正的防风措施,远比这些夸张图像更理性、更科学。

广东人硬核防台风 飞机汽车五花大绑,科学应对才是真硬核-有驾

为何会出现如此逼真的假图?AI图像生成技术近年飞速发展,普通人只需输入关键词,即可生成“台风中被绳索捆绑的汽车”等场景。但技术仍有局限。央视新闻在2025年5月发布的《1分钟教你识别AI假照片》中指出,AI图像常暴露五大破绽:光影方向矛盾、手部或面部细节失真、文字错乱、透视比例失调、背景出现重复纹理。

以流传最广的一张“绑车图”为例:车辆下方的地砖缝隙本应随视角汇聚,但图中线条平行延伸,违反透视规律;绳索在车身上的投影方向与阳光角度不符;路边商铺招牌上的汉字笔画扭曲,甚至出现无法辨识的乱码。这些细节在真实摄影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却是AI生成的典型特征。

科学辟谣平台也提醒,AI处理汉字能力仍弱,常生成形近错字或结构错误的字符。例如,“超市”写成“超布”,“停车场”变成“停东场”。公众只需放大图片,细看文字部分,往往就能识破骗局。

这场谣言背后,是公众对极端天气的深切焦虑。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深圳机场已暂停航班运行,飞机被用抗拉强度20吨以上的系留绳固定在地锚上,发动机口也被封住,这是民航业应对强风的真实标准操作。腾讯滨海大厦的企鹅雕塑被砖块加固,居民抢购物资导致超市货架空空如也,连平时少人问津的辣椒都被买光——这些才是真实的“硬核”防风图景。

广东人硬核防台风 飞机汽车五花大绑,科学应对才是真硬核-有驾

虚假图片虽被证伪,却放大了恐慌情绪。有人因此误信“台风能卷走汽车”,加剧不必要的物资囤积与心理压力。更有甚者,模仿图片中的做法,用绳索捆绑车辆,不仅无效,还可能因绳索断裂造成二次伤害。

面对AI生成内容泛滥,公众需提升信息甄别能力。专家建议:看到震撼图像时,先问三个问题——来源是否权威?细节是否合理?多平台交叉验证了吗?尤其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应优先关注政府通报、主流媒体和专业机构发布的信息。

未来,类似“桦加沙”级别的台风可能更频繁。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海海域海温升高,为台风提供更强能量。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近十年登陆广东的台风中,强台风及以上级别占比呈上升趋势。防灾不仅是技术战,也是信息战。

当真实与虚拟的界限日益模糊,辨别能力成为新的生存技能。下一次台风来临前,我们不仅要加固门窗,更要加固认知防线。真正的“硬核”,不是捆绑汽车的绳索,而是理性判断与科学应对的力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