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款小鹏G9全国展车到店,图灵AI智驾+5C超充电池成焦点
周末刚好有空,我特意绕道去了趟市中心那家小鹏门店。说起来,这两年新能源SUV扎堆上市,但能让我主动去“打卡”的,还真没几个。这次是因为2025款小鹏G9的展车到了,身边几个同事前阵子还在聊它,说全系都上了图灵AI智驾和新一代5C超充AI电池,听着就挺唬人。正好我去年差点入手现款G9,那会儿纠结半天还是放弃了,所以这回心里头多少带点遗憾想看看升级后到底有啥不一样。
走进展厅,一辆黑武士版本的小鹏G9静静停在灯光下,暗夜黑配色加上熏黑轮辋、翼子板细节,看着比以前更酷一点。我摸了摸门把手,有种小时候偷偷去看大哥新买摩托的感觉——既兴奋又怕被销售盯上。不过现在这些新能源品牌服务态度都很松弛,你爱怎么逛就怎么逛,不像传统4S店那样步步紧逼。
现场还有一台星辰蓝的新配色,跟以往常见的白灰调性完全不同。旁边有人讨论双色星云白,说顶棚做成黑色涂装更显层次感。这些外观变化对我来说倒不是最重要,但看到实车确实会觉得,小鹏这波审美升级没偷懒。有意思的是20英寸固特异轮胎直接标配,如果你愿意多花钱还能选21英寸米其林高性能胎——这一块算是满足不同圈层需求吧,有朋友专门研究过,说换米其林之后高速噪音控制明显提升,不过养护成本也水涨船高。
其实每次体验纯电SUV,我最关心始终是空间和舒适性。我个子不算矮,上车坐进驾驶位,把座椅调低后发现头部还有富余空间,中控布局跟上一代差别不大,多了一种月影咖内饰颜色,看起来温柔不少。10.25英寸液晶仪表+14.96英寸双联屏还是熟悉味道,只不过副驾娱乐屏交互流畅很多。据说搭载的是高通8295P芯片,还全面接入自研X-GPT大模型,可以无障碍语音操控、跨设备投屏之类,对经常出差的人挺友好。我试着喊了一句“小P,把导航投到手机”,系统反应很快,没有之前用别家车型时那种延迟卡顿感。
再往后排溜达,两组座椅都是真皮包覆,新造型Nappa材质摸起来软糯但没有滑腻感。“XPENG”压印logo藏在头枕处,这个细节让强迫症用户应该会满意。全系支持加热、通风、按摩功能,这年头连副驾都有独立腰托、小腿腿托,而且能120度放倒,对于喜欢午休或者偶尔当移动办公室的人简直太友好了。我记得之前开朋友的老款纯电SUV,每次长途跑下来脖子酸得要命,现在这种配置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水平,再也不用羡慕豪华品牌那些“躺赢”体验了。
储物空间方面,新版后备厢最大1562升(放倒第二排),地扣设计方便捆绑杂物,不用担心行李箱急刹时乱飞;前备厢71升容量,也许日常装个折叠婴儿推车或者随身背包足够用了。有一次带娃出去玩,下雨天临时把湿衣服丢前备厢晾晒,就是这种分区收纳特别省事儿。如果你家人口多,经常自驾游,这样的大五座布局确实比紧凑型舒服太多,也难怪不少人从油改电转向中大型纯电SUV阵营。
顺便说下那个1.25平方米全景天幕,用的是三层镀银隔热防晒玻璃。今年夏天北京连续40℃高温,我亲测老款车型暴晒一上午再进去,并不会烫屁股,比普通钢化玻璃顶靠谱不少。而且20扬声器Xopera音乐厅2.0系统支持杜比7.1.4全景声,还有氛围灯和香氛系统,对追求仪式感的小伙伴非常友善。有网友分享过夜间露营打开音乐模式,全场秒变KTV,比单薄蓝牙音箱震撼多了。不过我自己实际开下来觉得,高速路段如果遇到风燥或路面粗糙,其实哪怕再好的喇叭也只能锦上添花而已,更核心还是底盘NVH做工给不给力。
聊起动力,今年最大的变化就是800V碳化硅平台继续沿用,同时动力参数拉满:单电机版功率从230千瓦提至258千瓦;四驱版则提升到423千瓦综合输出。不少老司机喜欢拿数据PK,但落地体验才最关键。我去年冬天试过老款四驱,从城区冲郊区雪地爬坡,一脚踩下去响应迅猛却不会窜动,让人安心。今年新底盘还加入双腔空气悬架与倍适登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据销售介绍可以实现五档高度三档软硬调节,还有智能预瞄与九种驾驶模式切换。如果碰上下雪或泥泞烂路,通过性理论值肯定强于同级竞品。当然实际耐久如何还得等更多真实口碑反馈,目前来看已经让部分越野玩家蠢蠢欲动了——毕竟谁不想偶尔撒野?
重点来了,新上的5C超充AI电池据称峰值525千瓦,从10%充至80%只需12分钟。一想到过去长途旅行为找桩苦等半小时,如今喝杯咖啡功夫就搞定续航焦虑,那感觉真的轻松许多。而且官方宣称CLTC工况续航680公里以上,加持X-HP3.0智能热管理系统,即使冬季低温环境续航掉速问题也有所缓解,还能对外最高6kW放电影响户外露营党。如果你平时城市短途通勤居多,大概率一年只需要几次快充补能即可,大幅降低时间成本。有位社群里的铁粉分享,他春节期间横穿两省,全程平均每百公里耗18度左右,相较其他品牌同级产品表现稳定。当然啦,每个人驾驶习惯、电桩条件各异,仅供参考哈!
顺便插一句保养维修的话题,以前大家总吐槽纯电车型保值率低、小毛病修理贵。但最近一年陆续有二手市场数据出来,小鹏G9因为配置更新频繁、新旧版本切换周期短,加之售后服务体系逐渐完善,目前残值水平并未出现断崖式跳水。另外官方承诺整车质保政策相对宽松,对于首批尝鲜用户来说心理压力没那么大。在朋友圈里,有兄弟去年年底买现款,现在琢磨要不要置换新一代。他私信问我怎么看待升级价值,其实除了极致追新的发烧友,大多数家庭购车还是看重长期使用舒适度以及未来维护便利程度吧?
在价格维度,小鹏目前主销区间依然锁定26万-36万元,与智界R7、智己LS6以及昊铂HT形成正面竞争关系。这几台都是近几年呼声比较高的中大型纯电脚踝斩杀者,各自定位略微错位但目标客群高度重合。从我的观察来看,同价位用户普遍关注“科技含量”、“补能效率”和“大件可靠性”。如果你预算有限又希望一步到位兼顾颜值与智能体验,那么今年的新G9确实值得列入清单仔细考量一下。但话讲回来,每个人需求侧重点不同,比如有人就是死磕极限操控,有人则偏爱豪华舒享氛围,还有些家庭主妇甚至只认准安全分数线。所以最终选择权永远掌握在自己手里,没有绝对标准答案这一说法嘛!
最后简单记录一个趣事:当天离开展厅的时候碰见一个拖着娃来的宝爸,他蹲在车辆尾部研究贯穿式尾灯设计,还拍照发给老婆请示意见。他笑称,“以前买燃油七座为了接送孩子方便,现在考虑新能源主要奔着安静、省钱和智能。”他犹豫是不是该趁早订,因为生怕热门颜色断货。当时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洒下来,人来人往,却没人催促决策,都慢悠悠挑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画面让我突然明白,无论技术迭代速度如何狂飙,到最后决定我们掏腰包的,总归是日复一日真实用车里的幸福瞬间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