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约摩托车 ” 各地上线后爆火,网友:越来越黑了!

最近网上关于“网约摩托车”的讨论特别热闹,我刷着评论区真是五味杂陈。

有人说这是“拿命换钱”,也有人觉得“便宜就是硬道理”。

“ 网约摩托车 ” 各地上线后爆火,网友:越来越黑了!-有驾

今天咱们就好好唠唠这个新鲜事物——在县城悄然兴起的网约摩托车,到底是便民新选择,还是埋着大隐患?

前些天我特意体验了一把“摩的一下”,手机上下单后不到三分钟就有司机接单。

起步价6块钱确实便宜,从县城东头到西头才花了不到十块钱,比打车便宜一半还多。

司机老张边骑车边跟我唠:“咱这行现在可火了,平台刚上线那会儿订单多到接不过来,现在每天也能跑个百八十块。”不过他也坦言,平台抽成10%后到手也就五六块,“挣的是辛苦钱”。

这话让我想起在乐昌跑摩的的彭师傅,他开摩的五六年了,现在每天能接四五个线上订单。

“以前在街上瞎转悠等客,刮风下雨都没人坐。现在平台派单稳定,还能给乘客看实时定位。”老彭说着指了指头盔上的摄像头,“平台要求必须全程开着,要是超速或者闯红灯,系统立马就报警。”

不过真要细看,这新鲜事儿里头的毛病可不少。

“ 网约摩托车 ” 各地上线后爆火,网友:越来越黑了!-有驾

先说这价格,有乘客吐槽“搭摩行”的计价规则比坐出租还复杂。

早高峰起步价能涨到7块5,晚上十点后更是飙升到7块5,同样三公里路程,不同时段差价能到三块钱。

更气人的是,有司机为了多接单,边骑车边刷手机看订单,后座乘客吓得直捂安全帽。

安全问题更是让人捏把汗。

虽然平台要求必须戴头盔,但记者暗访发现,不少司机给乘客配的是工地用的那种泡沫头盔,摔一下就得裂成两半。

更揪心的是,有乘客反映遇到过司机绕路,明明显示3公里,最后跑了5公里多,投诉半天也没个说法。

就像网友说的:“黑摩的穿上平台马甲,还是改不了绕路的毛病。”

“ 网约摩托车 ” 各地上线后爆火,网友:越来越黑了!-有驾

说到资质问题,各地态度真是五花八门。

在深圳、郑州这些大城市,交警看见戴头盔的摩的都要查营运证,逮到就罚款。

反倒在广东乐昌,只要不超载、不闯红灯,交警睁只眼闭只眼。

有司机偷偷跟我说:“咱这行就像打游击,运管查得严就停两天,风头过了照常干。”

不过真要较真,这网约摩托车还真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就像郑州的律师朋友说的:“按照现行法规,摩托车载客营运得办运输许可证,可现在这些平台连这个证都没有。”更麻烦的是出了事咋整?

有乘客在论坛吐槽,下雨天急着回家坐了摩的,结果半路摔骨折,平台说司机没买乘客险,最后只能自掏腰包看病。

“ 网约摩托车 ” 各地上线后爆火,网友:越来越黑了!-有驾

不过换个角度想,这些摩的司机里头,好些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

像湖南的小李,白天在快递站送货,晚上跑摩的补贴家用。

“平台抽成虽然高,但总比在街上抢活强。”他给记者算账,现在每天能多挣五六十块,孩子下学期的补习费有着落了。

这话让不少城里人动了心——与其抱怨他们抢生意,不如想想怎么让他们合规起来。

其实各地已经在试水监管了。

浙江某个县最近出了新规,要求所有网约摩托车必须装GPS定位,司机得考专门的资格证,还强制买了高额保险。

有乘客试着坐了回,发现出事故后平台半小时就垫付了医药费,“比坐黑车强多了”。

“ 网约摩托车 ” 各地上线后爆火,网友:越来越黑了!-有驾

不过也有司机抱怨:“装个定位要自费三百块,一个月挣的都不够贴补的。”

说到底,这事儿就像当年网约车刚出来的时候。

那时候大家也担心黑车混进来、司机绕路,现在不也慢慢规范起来了?

关键得找到平衡点——既要让老百姓出行方便,又不能让马路变成赛车场。

就像交通专家说的:“不能因为怕出事就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了,得给人家留条活路。”

最后我想问问各位看官:要是在你家县城出现这种网约摩托车,你会坐吗?

觉得该严查还是该支持?

评论区唠唠呗,咱们一起琢磨琢磨这新鲜事儿到底该咋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