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派SUV门槛被焊死在15万

今年车圈最炸裂的数据,非深蓝G318无忧穿越版的定价莫属:15.59万起。是的,一个配置堆到顶的硬派SUV,敢把门槛压在15万级,这是硬派市场从未见过的“价格刺客”式操作。更离谱的是,它还标配双电机四驱、差速锁、空气悬架、智能驾驶系统这些通常在30万以上车型才看得到的东西。乍一看,这款车就像个离经叛道的搅局者,直接把硬派SUV行业的“土豪滤镜”撕得稀碎。问题是,这车卖得这么便宜,深蓝到底图什么?它真的不赔本吗?或者说,它究竟凭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先来捋捋几组核心数据。深蓝G318的起售价是15.59万,竞品山海T2的两驱版卖18万,四驱版更是高达21万。差价一目了然,但别光看定价,靠低价杀入市场的策略也不是新鲜事。关键在于深蓝给出的配置几乎是碾压竞品,双电机四驱系统的功率达到320kW,差速锁直接标配,空气悬架和CDC可变悬架也加了进来。单看账面性能,这些配置在这个价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从成本堆料的角度看,这车几乎是硬派行情里的“异类”。

硬派SUV门槛被焊死在15万-有驾

再看销量和市场反馈。深蓝G318上市首月订单突破1万,这在硬派SUV这个相对小众的市场里已经是近乎炸裂的数据了。要知道,硬派SUV不像城市SUV那么吃香,它的定位更偏向趣味性、功能性,买它的人不少都是冲着“越野”来的,而不是为了日常通勤。这个销量表现几乎是对深蓝战略的一次正向验证:低价+高配置的组合拳,打中了不少消费者“想玩硬派但预算有限”的痛点。

硬派SUV门槛被焊死在15万-有驾

那问题来了,这个策略看起来很猛,但背后是不是烧钱烧得厉害?我们接着拆它的账。先看毛利率,通常硬派SUV的毛利率数据都比较可观,因为越野性能是个成本堆积的过程,牌子溢价和技术溢价也撑得住售价。但深蓝显然走了一条反向路线,毛利率一定会受到冲击。以它的配置和售价看,整体毛利率恐怕被压到了个位数,甚至接近零。再往深了看,研发投入一定是个重量级的问题。空气悬架、智能驾驶系统这些技术成本都不低,尤其是空气悬架这种通常只出现在高端车型的配置,研发和量产的门槛非常高。从账面上推测,深蓝大概率是在研发上砸了重金,导致前期利润空间被极度压缩。

硬派SUV门槛被焊死在15万-有驾

这时候就得看看同行是不是也在经历类似的事了。传统车企做硬派SUV,往往靠牌子和溢价来撑售价,比如山海T2的两驱版直接定18万,四驱版上探到21万,配置上虽然也有差速锁、四驱系统,但整体堆料显然没深蓝这么极端。再看新势力车企,像理想、小鹏这些主打智能化的品牌,近年来确实也在技术研发上砸钱,但它们的定价策略更多是试探中高端市场,不会像深蓝这样直接杀低价。而外资品牌,硬派SUV基本是高端线,比如普拉多、牧马人这种,价格直接奔着50万以上去,根本不和15万区间的车型抢市场。所以深蓝G318的策略确实是行业里的“异类”,它没按常理出牌,反而走了一条极端压价、高性能的路线。

硬派SUV门槛被焊死在15万-有驾

那企业到底是在乱花钱还是抓机会?从目前来看,深蓝在做的更像是一种战略性亏损。它不一定是在赚每一辆车的钱,但它赚了市场和口碑。硬派SUV市场里大多数品牌都在靠溢价吃饭,但深蓝这波操作直接打破了这一传统,甚至隐约有点“普及硬派SUV”的意思。这种战略的背后,是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硬派SUV不再是土豪专属,越来越多普通消费者开始对越野性能感兴趣,但又不愿为极端溢价买单。深蓝抓住了这个新趋势,用低价高配的方式切入市场,是一次有章法的市场教育。

看起来很吓人,但拆开来看,其实深蓝这波操作是有理有据的。它烧钱是事实,前期毛利率低也是真的。但它的目标并不仅仅是盈利,而是抢占市场、树立品牌形象、教育消费者。最终要盯的,不是它表面上的亏损数字,而是它能不能撑过前期的战略性亏损,进入后期的市场爆发期。这种打法虽激进,但并非无章法。至于15万级硬派SUV的门槛能不能就此改变,还得看深蓝接下来的一步棋怎么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