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电车销量腰斩,价格战愈演愈烈,国产外资博弈升级

9月一到,电车圈的天空一下子阴了,销量直接跳水,不是下跌那么简单,有些品牌是实打实地给自己割了一刀,直接来了个“腰斩”——销量砍掉一半,这是真割肉。你说,这电车还卖不卖得动?这个问题,恐怕现在没人敢拍胸脯说行。

为什么9月首周的销量会爆冷?是不是大家都不想买车了?要说经济不好有点道理,但你琢磨琢磨,前几个月好多卖得还凑合,咋突然断崖式下跌了?往年9月到年底都是车市旺季,金九银十的定律难道失灵了?有点意思,这说明车市的“魔法”用不灵了,光靠传统的淡旺季分法,骗不了消费者了。

其实也不难理解,这些年,电车市场价格战打得乌烟瘴气,消费者都练“精”了。你今天降5000,明天我降1万,隔三岔五来个优惠,新车一上市一年不到直接跳水半价。买早了的都快哭晕在厕所里。眼下这行情,谁不盼着再等等,说不定再降个两三万,自己又能省下一大笔呢?再说技术也日新月异,上一代电池还没捂热乎,下一代芯片就来了,指不定再多等几天,买到的又是一代“神车”。眼瞅着品牌头部都这么玩命地降,消费者不观望才怪。

再看看这轮降价的“带头大哥”,奔驰、宝马、奥迪,一个劲往下砸,价格真是血流成河。奔驰EQA直接跳水一半,宝马、奥迪更是鼻血长流,十几万就能买到“奥迪”大标的电车,搁以前简直想都不敢想。不是说他们不爱钱,是不想把品牌做low了,而是实在顶不住销量断崖。市面上BBA的电车要是卖不掉,生产线还不是照样得赔钱?库存积压那压力堪比负债焦虑症。再不下狠心,真有可能被市场宰到冰点。

有人会问,这降价潮烧得这么烈,国产车咋办?别以为国产就价格坚挺,实际上,降得比外资还狠。什么10万级别的国产纯电车、7万不到的微型电车,一波又一波 “白菜价”,跟搞促销似的。

说到这,大家都明白一件事:电车这价格已经不是价格了,现在是抢活命、拼市占率和未来的话语权。你不降,对手降了,你的销量立马腰斩甚至更惨。可这生意做得有啥意思?2010年代车厂卖一台车还能赚大几万,现在一台车的利润都快赶上盒饭了。车企之间,现在已经分不清谁是冤家,谁是同行,大家拼命往下卷,都是想多活两年。

价格打穿底,最后谁哭?消费者短期尝到了甜头,车便宜了。但是以后可就未必。利润低到活不下去的企业死了一批,剩下的几家活着的,把市场搞成“一家独大”了,那时候价格还会好吗?技术还会进步吗?这是短期和长期的抉择。大家都说竞争好,其实过度竞争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到最后只剩一两只“大象”在市场里独舞。

还有一个细思极恐的事,不光国产卷国产,外资现在也加入这个大乱斗。去年还在讨论外资车会不会被中国电车玩死呢,今年一看,丰田日产这些老外一转身,和中国供应链打得火热,芯片、电池、智能驾驶都中国造。日产那车N7销量蹭蹭往上走,丰田BZ也开始“开窍”。为啥?内外真没那么多国籍之分了,谁能适应中国市场,谁能抱上中国的腿,谁就能活得滋润。老外已经醒悟,不跟中国队合作就是死路一条,合作了反倒能杀个回马枪。

翻过来看国产厂家,表面看风生水起,其实危机更大。市场这么大一块肉,一下子外资也变聪明了,都深挖中国本土化,竞争直接升级成内外混战。将来最惨不是那些大公司,而是那些体量小、没背景的二三梯队厂商,一轮大洗牌在路上。谁资金不足、技术跟不上、亏本卖不动,就是下一个被淘汰的对象。

9月电车销量腰斩,价格战愈演愈烈,国产外资博弈升级-有驾

最绝的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传说跌到4%以下,你想想,做包子都能赚这么多,结果十几万、几十万的大东西拿大部分利润去还贷、压库存、赔市场,这日子可有点“苦涩”。本来七八月价格还能反弹一点,市场缓口气,想着休养生息,结果金九银十一来,凉风起、杀声再起,降价比割脉出血还决绝,谁都想在年底活下来。

降价的尽头是什么?有些人觉得,等降到头了自然就会反弹。可眼下的局面,不排除还会出奇招,像什么终身免费换电、买车送续航、首付一元开回家,反正想法有的是。你以为车企真想这么玩?其实是被逼出来的。要不怎么说,有的时候,“市场规律”比“政策文件”管用多了。

车厂都精明,大家都想稳住市,但消费者比车厂还精,只要市场胆敢再玩套路,消费者就用脚投票。谁还记得几年前合资油车多牛?现在一夜之间没人稀罕。将来电车一样,今天你疯降,明天你涨价,只要有更好的东西出现,大家照样跑去买新物种。说穿了,今天电车猛打价格战,目的就是等行业进入“最后壁垒”,大部分厂商出局,剩下几个“老大”分钱,模式和房地产、手机都差不多。

消费者到底应该乐吗?实话说,短期乐,中长期要警惕。行业大洗牌后,创新、服务、性价比好的企业肯定留下来,这对用户是好事。但万一最后只剩一两头玩家,“卷”完价格开始暗箱操作,服务缩水价格反弹,“铁拳”搞垄断,你还会觉得是好事吗?到那会儿,整个链条的创新动力、良性竞争会有多大?这才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其实,这场“集体割肉”没有赢家。车企输了利润,输了安全感;消费者一时得了甜头,将来能不能持续没人敢保证;产业链上下游承压,谁都不好过。这个冬天刚刚开始,金九都凉了,“银十”还会热吗?别指望政策天天救市,还是得回归产品、技术、服务本身,把真正的“价值”做出来,而不是靠一次又一次“血战”来续命。

最后,我想问一句,现在谁望着车价新低心动了?谁又在默默担心,自己刚买的新车,会不会还没上路,就成了“冤种”?这不是个别人的困扰,其实是整个市场的隐形焦虑。电车的未来,不会简单靠低价取胜,玩到最后,愿意用心搞研发、用真诚做服务、敢把客户当朋友的企业,也许才能笑到最后。现在这场卷,不如说是“谁能苟到明天,谁才有资格定江山”。

9月电车销量腰斩,价格战愈演愈烈,国产外资博弈升级-有驾
9月电车销量腰斩,价格战愈演愈烈,国产外资博弈升级-有驾

电车战场,还没看到终局。大家都在等,下一个黎明,到底谁留下,谁出局。买方卖方,都得带着点担忧去迎接明天。价格是低了,可未来的路,还远着呢。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