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事,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咱们都熟悉的那个以皮实耐用、专门造工具车出名的品牌五十铃,在英国推出了一款全新的纯电动皮卡,叫D-MAX EV。
这本来是件好事,毕竟现在都流行新能源嘛。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它的价格和续航,这台车在英国的售价,折算成咱们人民币,差不多要58万到60万起步,可它的官方续航里程,只有短短的263公里。
听到这个数字,估计不少人都得愣一下,花将近60万,就买个续航两百多公里的皮卡?
这到底是英国的消费者太有钱了,还是五十铃对自己的品牌太自信了?
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情况,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把这台车的基本情况弄清楚。
五十铃这次在英国市场发布的D-MAX EV,可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尝试,他们自己也很有底气地宣称,这是欧洲市场上第一款纯电动的商用皮卡。
听着这个“第一”的名头,确实挺响亮的。
可消费者买车,最终还是要看实实在在的产品和价格。
咱们前面说了,这车卖58万起步,这是个什么水平呢?
咱们找个参照物就清楚了。
同样是在英国,一台烧柴油的五十铃D-MAX,也就是这台电动车的燃油版本,基础售价换算过来大概是29万人民币。
这么一比就明白了,电动版直接比燃油版贵了一倍还多。
这多出来的三十万,到底花在了哪里,换来了什么呢?
答案可能有点让人失望。
这台D-MAX EV,从根子上说,它是一个典型的“油改电”产品。
这个词可能听着有点专业,说白了其实很简单,就是拿现成的燃油车架子,把原来的发动机、变速箱、油箱这些东西都拿掉,然后重新设计一套电池和电机给装进去。
这就好比一栋老房子的主体结构没变,只是把里面的煤气管道换成了电线,然后就对外宣传这是全新的“智能电能住宅”。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省事、开发快,车企不用重新设计一个全新的平台。
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因为车身结构是为燃油车设计的,硬塞进电池和电机后,空间布局、重量分配和整体效率,往往都比不上那些从零开始就为电动化设计的车型。
你看这台D-MAX EV的外观,几乎和燃油版长得一模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车头那个进气格栅,给涂成了蓝色,用来告诉你它是一台电动车。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最关键的性能数据,这也是争议最大的地方。
动力方面,它用的是前后两个电机,实现了四轮驱动,总共能输出140千瓦的功率和325牛·米的扭矩。
这个数据单看还行,但一比较就发现问题了。
它的功率虽然比自家的1.9T柴油发动机高了一点点,但对于一台皮卡来说,更重要的扭矩,也就是车子的那股子“劲儿”,反而比柴油版还小了35牛·米。
这就有点奇怪了,电动车的一大优势就是起步扭矩大、有劲儿,可到了它这儿,这个优势反而不明显了。
然后就是所有人都关心的续航。
它用了一块容量为66.9千瓦时的电池,官方公布的WLTP工况续航是263公里。
WLTP这个标准,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接近咱们日常的驾驶习惯了,但即便如此,263公里对于一台皮卡来说,也实在是太紧张了。
咱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一个工地的老板,开着这台车,后斗里拉着一吨重的水泥和工具,大冬天里开着暖风,从城东的建材市场要去城西的工地。
这么一折腾,实际能跑的里程可能连200公里都悬。
这种续航表现,别说跑长途了,就是在同一个城市里干点活,都得时刻惦记着哪里有充电桩,心里能不发慌吗?
作为一台生产工具,如果不能让人省心,反而增加了焦虑,那它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看到这里,咱们大概能明白,为什么大家对这台车会有这么多疑问了。
不过,咱们也不能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五十铃之所以在欧洲推出这样一款产品,并且定下如此高的价格,也有它自己的考量。
现在整个欧洲对汽车的碳排放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格,很多国家都给出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
对于五十铃这样的传统车企来说,再不拿出电动产品,可能就要面临巨额的罚款和市场的淘汰。
所以,这款D-MAX EV的出现,更像是一个战略性的举动,它首先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
它抢占了“欧洲首款”这个名号,向市场和政策制定者表明了自己转型的决心,这本身就是一种策略。
然而,当我们把视线从遥远的英国拉回到我们自己的国内市场时,那感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可以说,当五十铃还在小心翼翼地用“油改电”的方式试水,并为一款续航两百多公里的皮卡标出近60万的天价时,我们国内的新能源皮卡市场,早已经是百花齐放,甚至可以说是“神仙打架”了。
这种对比实在是太强烈了。
在国内,如果你想买一台纯电动皮卡,选择非常多。
比如吉利旗下的雷达品牌,人家是基于纯电平台全新开发的,起步价还不到10万块钱。
还有上汽大通的星际EV,同样是纯电,价格也只是五十铃的一半左右。
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内的车企早就想到了纯电动车的续航焦虑问题,所以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技术路线。
比如说,长安汽车推出的猎手皮卡,用的是增程式技术。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车子主要靠电来驱动,但车上还带了一个小型的发电机,快没电的时候,可以烧油发电,继续给电池充电。
这样一来,既能享受到电车平顺、安静的驾驶感受,又完全没有里程焦虑,可以像开油车一样随便跑长途,随时加油。
而这样一台技术更先进、更实用的车,指导价才13.99万元起。
再比如,长城汽车推出的山海炮Hi4-T,它用的是插电混动技术。
平时在城里上下班,可以当纯电车开,用电成本很低;需要跑长途或者拉重货的时候,强大的发动机和电动机一起工作,动力非常猛,油耗也比传统的大排量皮卡低很多。
这种“能油能电、可盐可甜”的车型,价格也就在二十多万的区间。
这么一比较,高下立判。
我们国内的市场,不仅有纯电动的,还有增程式的、插电混动的,各种技术路线应有尽有,给了消费者极大的选择空间。
而且,无论是哪种技术,产品的价格都非常亲民,真正做到了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这背后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价格上的差距,更是造车理念、技术储备和市场反应速度上的巨大差异。
中国车企是真正在研究用户的需求,想办法解决用户的痛点,而不是简单地为了应付法规去做一个产品。
所以,五十铃D-MAX EV在英国的上市,对我们来说,与其说是一个新闻,不如说是一面镜子。
它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在新能源汽车这条全新的赛道上,尤其是在皮卡这个非常考验实用性的领域,我们的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我们不仅能造出技术更先进、更符合实际使用场景的好车,更有能力把价格做得非常厚道。
这种从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和实力,远比一个“欧洲首款”的噱头,来得更加实在,也更值得我们骄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