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新车价格腰斩 燃油车市场遭重创 车企巨头慌了

最近汽车市场可真是热闹,相信不少正在考虑买车的朋友都感觉到了,这股风刮得特别猛,尤其是国产新能源车,简直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把价格往下猛拽,让很多人都看傻了眼。

这其中,比亚迪的动作可以说是最引人注目的。

它推出的一系列“荣耀版”车型,直接把价格打到了一个让传统燃油车感到非常难受的位置。

过去我们总说“油电同价”,觉得新能源车能卖到和同级别油车一个价就不错了,可现在,比亚e迪直接喊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这就不只是搅局了,这几乎是在重新制定游戏规则。

比亚迪新车价格腰斩 燃油车市场遭重创 车企巨头慌了-有驾

一时间,很多人的购车观念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以前那些根深蒂固的想法,比如“买车就得买合资”、“电车毛病多不靠谱”之类的,现在都得拿出来重新掂量掂量了。

咱们就拿最实在的价格来说事。

比亚迪把秦PLUS DM-i这款插电混动车的起步价,一下子降到了7.98万元。

这个价格放在以前,我们能买到什么车呢?

无非就是大众朗逸、日产轩逸这些合资品牌里最基础的版本,配置可能要啥没啥,就是图一个省油耐用的名声。

可是现在,同样的钱,你可以买到一辆能上绿牌、不限行(在大部分城市)、能用电也能用油的混动车。

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

比亚迪新车价格腰斩 燃油车市场遭重创 车企巨头慌了-有驾

平时上下班通勤,就用电,一度电跑个五六公里,算下来一公里的花费也就一毛钱左右,比坐地铁都省钱。

真要跑长途回老家或者自驾游,它也能加油跑,完全没有续航焦虑。

这种既能享受用电的低成本,又保留了燃油车便利性的产品,一下子就击中了消费者的痛点。

所以我们看到,比亚迪的店里人山人海,销售忙得不可开交,而旁边的一些合资品牌店里,就显得冷清了不少,这种强烈的对比,其实就是市场选择最直接的体现。

当然,很多人心里还是有疑问的。

毕竟电车这个东西,虽然发展快,但过去留下的那些“老毛病”还是让人不放心。

最常听到的就是三个问题:续航到底准不准,亏电了是不是特别费油?

比亚迪新车价格腰斩 燃油车市场遭重创 车企巨头慌了-有驾

充电麻不麻烦,要等多久?

还有就是一到冬天,尤其是在北方,这车还能不能开?

这些问题问得都很实在,也是以前燃油车主最有底气的地方。

但我们得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今天的新能源车,跟三五年前的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先说续航和油耗。

现在的新能源车,特别是像比亚迪这种插电混动车型,宣传的综合续航里程动不动就上千公里,甚至有的车型标到了2000公里。

这个数字指的是满油满电的理想状态,实际开肯定会有折扣,但它背后反映的是技术的巨大进步。

比亚迪新车价格腰斩 燃油车市场遭重创 车企巨头慌了-有驾

更关键的是很多人担心的“亏电油耗”问题。

以前的一些混动技术不成熟,电池没电了,发动机的负担就特别重,油耗反而比纯燃油车还高。

但现在比亚迪的DM-i混动技术,核心逻辑变了。

它主要是用电来驱动车轮,发动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只在一个最高效的转速区间里安安静静地发电,像个随车携带的高效“发电机”。

所以,即使在电池电量很低的情况下,它的油耗也能控制得非常低,比如官方公布的秦L、海豹06 DM-i的亏电油耗只有百公里2.9升。

这是什么概念?

像帕萨特、凯美瑞这些B级燃油车,在市区里开,油耗上到八九升是很正常的。

比亚迪新车价格腰斩 燃油车市场遭重创 车企巨头慌了-有驾

按现在的油价算,跑一百公里,燃油车可能要花掉六七十块钱,而这台混动车就算你一直当油车开,也就二十多块钱。

这么一对比,以前燃油车引以为傲的“省油”优势,现在反而显得有些尴尬了。

再说充电的便利性。

几年前,大家抱怨充电桩少、充电慢,这是事实。

但中国的基建速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现在你开车在城市里转转,或者上高速,会发现充电桩的数量已经非常多了,很多商场、写字楼、小区的停车场都有配备,高速服务区的覆盖率也相当高。

找充电桩已经不是什么难事。

比亚迪新车价格腰斩 燃油车市场遭重创 车企巨头慌了-有驾

技术上,800V高压快充平台也开始普及了。

这种技术能让充电速度变得飞快,理论上充电几分钟,就能增加上百公里的续航。

现实中,也就是我们去服务区上个厕所、买瓶水的功夫,车子的电量就能补充一大截,足够你跑到下一个目的地了。

相比之下,燃油车加油虽然本身很快,但算上排队、进站、熄火、支付等一系列流程,总时间也并没快到哪里去。

在日常通勤场景下,很多人都是晚上回家插上充电枪,第二天早上就是满电状态,这种体验其实比定期跑加油站要方便得多。

最后是冬天性能的问题。

一到冬天就“趴窝”,是电动车过去最大的槽点之一,尤其是在东北地区。

比亚迪新车价格腰斩 燃油车市场遭重创 车企巨头慌了-有驾

这确实是锂电池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低温下活性会降低。

但汽车厂家也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的电池技术,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都配备了非常智能的温控系统。

在天冷的时候,系统会自动给电池预热,让它保持在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温度,这就大大缓解了续航里程在冬天严重衰减的问题。

当然,在极寒天气下,续航打些折扣是肯定的,但已经从过去的“没法用”变成了“可以正常使用”。

而且我们也要想一想,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用户来说,一年中真正遇到零下二三十度极端天气的日子有多少天呢?

为了应对这种极少数情况,而去放弃日常用车中巨大的成本优势和更好的驾驶体验,是否值得,这笔账大家心里都会算。

比亚迪新车价格腰斩 燃油车市场遭重创 车企巨头慌了-有驾

除了解决这些老问题,新能源车还在两个方面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一个是保值率,另一个是购车体验。

以前都说燃油车保值,新能源车掉价快。

原因很简单,那时候的电池技术不行,几年下来衰减严重,二手车自然没人敢要。

但现在,主流电池厂商和车企都敢提供很长的质保,比如首任车主三电系统终身质保。

这就给了消费者一颗定心丸,证明了电池的耐用性已经今非昔比。

反过来看燃油车,在新车价格不断被拉低的冲击下,它的二手车价格还能坚挺多久,就要打个问号了。

购车体验上的差别就更大了。

比亚迪新车价格腰斩 燃油车市场遭重创 车企巨头慌了-有驾

我们去买合资燃油车,经常会遇到复杂的配置选择。

低配版什么都没有,中配版加点东西,想要个自适应巡航、好点儿的音响,对不起,你得买顶配,价格一下子就上去了。

想选装个东西,流程又长又麻烦。

而现在的国产新能源车,更像是卖手机,很多高科技配置,比如大屏幕、智能语音助手、360度全景影像、辅助驾驶功能,在中低配车型上就已经是标配了。

这种“入门即高配”的策略,让消费者感觉非常实在,花同样的钱,得到的享受完全不一样。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

当一个普通消费者拿着十几二十万的预算去买车时,他面对的选择已经和几年前完全不同了。

一边是技术成熟、品牌有历史,但使用成本高、智能化程度相对落后的传统燃油车;另一边是用车成本极低、科技感十足、配置拉满,并且解决了大部分核心痛点的国产新能源车。

这道选择题摆在面前,答案似乎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市场的风向正在改变,而这场由中国品牌引领的技术和价格变革,才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