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攻坚!焦洛平高铁破局豫西交通困局,洛阳告别绕行郑州时代

“焦洛平高铁”的构想,最早出现在相关规划图上是在2016年,那时它还只是一条象征性的虚线。

七年攻坚!焦洛平高铁破局豫西交通困局,洛阳告别绕行郑州时代-有驾

经过漫长的推进,2024年5月,国铁集团与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正式批复了焦洛平高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概算约464.8亿元投资,设计时速350公里,计划总工期4年,项目落地尘埃落定。

七年攻坚!焦洛平高铁破局豫西交通困局,洛阳告别绕行郑州时代-有驾

从构想到获批,七年多的拉锯战,九轮选址研讨,十一次专家论证,这条高铁究竟难在哪?

作为河南的重要一极,洛阳的“高铁困境”由来已久。虽然有郑西高铁这条东西大动脉穿城而过,但在南北方向上,却像个“断头路”。龙门站,作为“特等站”,其4台8线的规模在同等车站中相对紧凑,春运高峰时人潮涌动的景象更是常态。眼看着郑州的“米字形”枢纽日益丰满,省内兄弟城市也因高铁联系愈发紧密,洛阳的“枢纽梦”,似乎总差那么关键一步。

七年攻坚!焦洛平高铁破局豫西交通困局,洛阳告别绕行郑州时代-有驾

2010年郑西高铁开通,洛阳第一次搭上高铁快车。兴奋还未消退,现实的尴尬就来了——北上南下,均受阻滞。焦作到平顶山,直线距离不过230公里左右,但若选择高铁出行?得先绕道郑州再折返回来,行程凭空多出近300公里,大半天时间就耗费在路上。

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的呼南通道,原规划走豫东,经郑州直下平顶山。这意味着豫西地区约4000万人口、万亿级规模的装备制造产业带将被排除在主干线之外。国家层面开始思考:能否在河南构建一条“双通道”?

七年攻坚!焦洛平高铁破局豫西交通困局,洛阳告别绕行郑州时代-有驾

于是,北起山西晋城珏山线路所(衔接太焦高铁)、南至平顶山西站(衔接郑渝高铁)的焦洛平高铁,被同时赋予了双重使命——豫西地区便捷的城际铁路 + 呼南高铁的河南西通道。这一巧妙的定位使得项目的立项逻辑得以成立,但也为后续的争议埋下了伏笔。

七年攻坚!焦洛平高铁破局豫西交通困局,洛阳告别绕行郑州时代-有驾

围绕这条高铁的五个核心争议焦点,拉锯了七年之久。

01 线位之争:穿山还是沿河谷?

伊河河谷方案造价较低,但需占用基本农田约1200亩;穿山方案能有效节约耕地,却需多建6座隧道,增加投资约38亿。2019年7月,专家组在汝阳召开关键论证会,最终拍板“逢山穿隧、遇水架桥”的穿山方案,红线内耕地占补平衡由省级层面统筹解决。

02 站位之争:龙门站扩建规模

洛阳迫切希望改变龙门站规模不足的现状,提出一次性扩建到9台18线的方案。国铁方面则基于科学客流预测和路网规划,认为规模过大,存在资源闲置风险。经过多轮协商,达成折中方案:预留7台15线的最终规模,并首次在河南引入“两场一站”的创新模式:既有徐兰高铁场与新建焦洛平高铁场既能在必要时互联互通,又能保持相对独立运行,互不干扰。

七年攻坚!焦洛平高铁破局豫西交通困局,洛阳告别绕行郑州时代-有驾

03 资金分摊:400亿大蛋糕怎么切?

项目资本金采用河南省财政出资40%,国铁集团出资30%,沿线四市(焦作、济源、洛阳、平顶山)共同承担30%的分摊模式。四市按境内里程比例分担,但济源财政实力相对薄弱。最终由省级层面协调,济源段资本金由省财政先行代垫,未来从其省级税收分成中逐年扣回。

04 环保挑战:穿越龙门山世界地质公园?

线路需穿越敏感的龙门山世界地质公园区域。专家们提出了优化方案:以“一隧一桥”结构替代原设计中的露天路基段,将项目对地质公园核心区的影响严格压缩至0.7公顷以内;同时,项目方承诺设立总额1.2亿元的专项生态修复基金,重点用于支持洛阳牡丹种质资源库等生态项目建设。

05 郑州枢纽的“分流”考量

项目规划时,存在对焦洛平高铁可能分流郑州枢纽部分车次的担忧。国铁集团在可研批复中给出了明确答复和运营策略:郑州枢纽作为国家核心枢纽的地位不变,焦洛平高铁在运营组织上将侧重“城际为主、长途为辅”,并承诺在高峰时段,郑州至洛阳区间的列车开行对数不会减少,反而可能增加。这一基于数据的规划有效化解了相关顾虑。

2024年初,焦洛平高铁终于获得国家层面的关键批复。最令洛阳市民振奋的,无疑是龙门站的改扩建蓝图——将新建一个3台7线的“焦平场”,使龙门站总规模达到7台15线,跃居河南重要高铁枢纽行列。“未来,龙门站不仅能容纳更多车次,还将有力辐射晋陕鄂‘两小时经济圈’。”洛阳铁路部门的工作人员展望道,“例如,从洛阳坐高铁有望实现到西安约1小时;到武汉约2小时;到重庆约3.5小时——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七年攻坚!焦洛平高铁破局豫西交通困局,洛阳告别绕行郑州时代-有驾


2025年6月28日,黄河公铁大桥、邙山隧道等控制性工程已开工;2025年8月31日,剩余6个站前标段将全面启动,标志着项目进入全线施工阶段在洛阳龙门站周边,建设的序曲已然奏响。站房南侧,围挡圈起大片土地,机械的轰鸣声预示着改变。这里,正为龙门站的“新生”奠基。龙门站新建焦平场3台7线,郑西场增设1台1线,总规模达7台15线,并扩建存车场为动车运用所”

这条总投资400亿的高铁巨龙,不仅是钢筋混凝土的宏伟工程,更是一场关于区域发展权、生态保护账、经济地理再平衡的复杂综合运算。当2029年列车首次呼啸而过豫西山川时,它带走的将是这片土地上人们对高效便捷出行的深切渴望,留下的,则是一个古老文明区域在高铁时代破解困局、重塑格局的生动实践与发展之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