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造车另辟蹊径:无人轻卡专攻物流,直接让成本砍半

京东不造卖给个人的玩具,只造提升效率的工具。当雷军的小米汽车在乘用车市场拼杀时,刘强东用一台无人轻卡打开了物流运输的新局面。这款车不上架销售,不抢用户眼球,却让京东物流成本直降六成。

2025年7月初的交通展上,京东物流VAN正式亮相。24立方米的货仓塞得下300个标准箱,顶得上三辆传统4米2货车。

车头装着七颗激光雷达和二十个摄像头,能自己规划路线,躲避障碍,在人车混杂的路面稳稳行驶。它只在京东物流体系内使用,从仓库到配送站两点一线,替代过去人工驾驶的短途驳运。

刘强东造车的故事得从十年前讲起。2015年的一个晚上,蔚来李斌带着计划书登门,十五分钟谈话后,刘强东十秒钟拍板投资。当时外界以为只是财务投资,没想到这是京东切入汽车领域的开端。

京东造车另辟蹊径:无人轻卡专攻物流,直接让成本砍半-有驾

此后十年,京东陆续上线整车销售平台,整合养车服务,铺设上万家线下网点,但始终没碰车辆制造。直到这次无人轻卡发布,才真正迈出造车第一步。

京东选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乘用车市场挤着三百多家车企,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而物流无人车领域只有菜鸟、新石器等零星几个玩家,市场空间却被估到七千亿。

京东物流VAN避开复杂城市路况,专注园区到驿站的固定路线。路线重复率超九成,算法调校更简单,硬件成本压到三十五万,比行业均价低四分之一。

成本账算得更明白。电力驱动比油车省九成能源费用,无人驾驶砍掉司机工资,二十四小时连轴转提升车辆利用率。

京东造车另辟蹊径:无人轻卡专攻物流,直接让成本砍半-有驾

算下来每公里成本从一块八毛压到七毛二,整车投入两年多就能回本。这些省下的钱,一部分变成京东利润,一部分化作电商价格优势反哺消费者。

京东造车不用找客户。车子下线直接开进自有物流网络,北京广州三十个城市立刻试用。计划到2026年部署上千台,每多一辆上路,就多一分成本优势。

这和乘用车新势力截然相反,他们车造出来还要愁销量,建渠道,打品牌,每样都是烧钱窟窿。

技术底气来自十年积累。2016年京东做出首台物流无人车,双十一试跑送货。2021年拿到无人配送首张牌照,2024年又和金龙汽车联合测试自动驾驶物流车。

京东造车另辟蹊径:无人轻卡专攻物流,直接让成本砍半-有驾

这些经验全汇入物流VAN,让它刚面世就具备商用能力。现在京东手握五千多项物流专利,其中三千项涉及自动驾驶。

更深层的优势在业务协同。物流VAN把食材从中央厨房运到外卖站点,冷链车厢温度波动比人工驾驶更平稳。

在苏州测试时,它和京东无人机接力送货,整体时效提了四成。这种仓配一体化的生态,阿里菜鸟和美团即时配送都难以复制。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乘用车新势力估值大起大落,京东物流却因效率提升获得稳定认可。投资人都清楚,能实打实省下六十亿成本的技术,远比参数华丽的PPT更有说服力。

京东造车另辟蹊径:无人轻卡专攻物流,直接让成本砍半-有驾

刘强东的汽车棋局里,没有发布会上的镁光灯,没有个人用户的追捧。但每台物流VAN上路,都在加固京东的核心壁垒。当电商竞争落到分钟级配送的较量时,这个壁垒会成为最宽的护城河。

正如京东物流高管孔旗所说,末端配送占物流成本的一半,恰是技术落地的最佳土壤。京东要做的,不过是把根扎进土里,等它长成一片森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