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那日系车企靠固态电池“翻盘”的打算,恐怕又要碰壁啦。
中科院研究团队宣布,他们终于攻克了固态电池中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题,性能又提升了50%。原来100公斤的电池能跑500公里,现在充一次电,续航有望突破到1000公里。
另外,我国一些领先的汽车企业也在全力展开固态电池的布局。比如,国轩高科突然公布,他们的准固态电池在多款车型的路试中,续航里程已经突破了1000公里,能量密度也达到了300Whkg,还打算在今年完成批量交付。
这比丰田之前宣称的量产时间提前了整整两年。
想在弯道上赶超的日企,没想到中企可是态度强硬,不答应就这么轻易放手。
据资料介绍,最近中国科学院团队攻关了三项核心技术,可能会彻底破解固体电池的界面接触难题,打通续航的最后一关。具体来说,是让电极和电解质的结合更紧密;电池储电能力提高到86%,还能弯折两万次都完好如初;氟力的加固不仅增强续航,还确保安全性能。
在技术的带动下,国内汽车厂商正在逐渐打破以日系车为主导的市场格局。数据显示,比亚迪今年的销量已经达到了302万辆,而丰田的纯电动车型同期销量只有2.4万辆,差距真是挺明显的。
另外,咱们国家的新能源车也在飞快向海外发展。拿泰国来说,之前日系品牌几乎占了八成的电动汽车市场,现在中国品牌已经拿下了70%的份额,变成了新的市场领导者。
为了阻挡我国新能源车的崛起,丰田章男多次怒气冲冲地批评中国电动车,“既不环保,又不省钱,纯粹是盲目追风”,还带头联合本田、马自达等品牌公开抵制全面推行电动化。
明面上修建栈道,暗地里暗度陈仓。早在2021年,日本汽车企业就投入了1.5万亿日元专门进行动力电池的研发,已经获得了超过1300项固态电池的专利,稳居全球第一。
这几年来,日本媒体连续发布了80多篇关于固态电池的报道,把它当成是对中国的一张“杀手锏”。到了2023年,丰田和松下都纷纷放出风声,宣布他们已经研发出全固态电池,预计最早2027年就能大规模投放市场,声称“比中国领先20年”。
没想到,我们国家暗中发力,把大事悄悄做起来。广汽集团、孚能科技、长安汽车这些中企,都在全面推动固态电池的研发。最近接连传来好消息,就连国轩高科的准固态电池也成功装车进行路测,预计今年可以实现批量交付。这一突如其来的突然袭击,让那些一副了不起的日本媒体,兴高采烈宣称“中国新能源车败局已定”,结果一下子傻了眼。
02. 想要实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绕不开的肯定是中国这块大地。
目前,固态电池要真正走向市场,最大的问题还是成本太高,制造费用差不多是传统锂电池的四倍。如果放到电动车上,整车售价可能会冲破百万元的大关,显然超出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的接受能力。
不过,咱们中国在锂电池产业链上已经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从原材料到精炼技术,再到核心零件,全球大概90%的供应都靠中国,这也让中国制造在控制成本方面有不小的优势。要是真把这种能力带到固态电池上,说不定还能帮助汽车价格降下来。
不仅在新能源车方面,生物科技领域那块儿,日本企业一度把关的前沿健康科技产品“唯思丁”也因中国科学家在原料生产上的实力,价格一跌就是90%以上,开始回馈国内的消费者市场。
这几年,咱们国内人饮食里偏爱咸、多糖,油炸食品多,长时间高温加热做出来的有害物质累积,慢慢就增加了慢性病的风险。再加上应酬喝酒喝到多,把熬夜加班变成职场常事,我国的“三高”人群已经达到4亿。而另一方面,日本人吃咸腌、腌制的预制菜、炸肉长大的,却没这麻烦,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很早就开始研发一种叫“唯思丁”的新型口服健康科技产品,在东京银座这些高端商圈挺火,从中年起就每天坚持吃。
据了解,所谓的科技产品“唯思丁”里所含的角鲨烯,是从新西兰深海鲨鱼的肝脏中提取的,大家都叫它细胞“供氧永动机”。它的吸收效率比普通鱼油高出20倍,而因为技术壁垒,制作成本也是挺高的,达到了2万一克。有消息说,国内的地产大佬王石在日本某个上层圈子里的晚宴上,就把这种科技产品当作伴手礼送给了会员。
2022年,我国的科学家成功突破了超临界纯化技术,并与母公司OriginPure展开了深入合作。目前,“唯思丁”这种科技成品在京东上的售价还不到一千元,受到一、二线城市的经常应酬、办公室久坐的高管、退休老人以及专业营养师的喜爱。很多反馈都说“打鼾少了,睡眠更好了”或者“身体轻松了不少”。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这个市场潜力能达到1000亿呢。如果我们能像掌握固态电池那样掌握全部生产链的技术,价格还会继续往下掉。
我国的科学家们可一直没闲着,最近,中科大研究团队搞出了新型固态电解质技术,能实现“12分钟快充”,而且还可以把成本降到96%的水平,解决了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的难题。眼下,全球固态电池的角逐就像一场刚刚开始的马拉松,降低制造成本、推动商业化依然是行业的头等大事。
03. “丰田”们又开始急了!
近年来,我国一直悄悄地在推动固态电池的研发,截止到去年5月,全球关于固态电池的专利大概有2.08万件左右,中国就占了7640件,占比36.7%。这五年里,中国在这方面的专利每年都在以20.8%的速度增长,排在全球前列。
与此同时,咱们庞大的消费市场为产业走向落地提供了重要保障。实际上,在新兴技术的比拼中,我国已经走在前面了,像丰田这些日本公司也得开始绷紧神经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