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禁售禁行老年代步车,违规上路将被罚扣

老年代步车释放新信号,有地开始全面禁止销售上路,违者罚款扣车

多地禁售禁行老年代步车,违规上路将被罚扣-有驾

大伙儿好,我是老李,一个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今天咱们不聊新车,不谈油耗,聊点跟咱爸妈、丈母娘息息相关的事儿——老年代步车。这玩意儿,你可能在小区里见过,方方正正,四个轮子,速度不快,但特别能“钻缝”,简直就是马路上的“特种兵”。我丈母娘前阵子就念叨,想买一辆,说买菜接娃方便。可最近这风向,真是变了!江苏句容等地直接发话:禁止销售,禁止上路,违者扣车罚款! 这消息一出,朋友圈都炸了。这“老头乐”到底是该禁还是该留?它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是“马路杀手”吗?今天,我就以一个普通老百姓、一个潜在车主家属的身份,跟大家伙儿好好唠唠这事儿。

多地禁售禁行老年代步车,违规上路将被罚扣-有驾

先说说这“老头乐”为啥能火起来。说白了,它就是抓住了老年人“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痛点。 你想想,咱们爸妈这个年纪,骑电动车吧,腿脚不好,怕摔;坐公交吧,站点远,还得等,买个菜来回折腾一小时;打车吧,又心疼钱。这时候,“老头乐”出现了,价格不贵,几万块搞定,操作简单,不用驾照,这不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吗?小甄在文章里也说了,这玩意儿2016年左右在山东、河南、江苏这些地方火起来,基数庞大,说明市场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它就像当年的“村村通”,解决了特定人群的刚需。 你说它不安全?确实,这些车很多没有安全带,碰撞测试?想都别想。但你让一个腿脚不便的老人,每天走一公里去坐公交,这安全吗?我觉得,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有时候就像天平的两端,很难完全平衡。

多地禁售禁行老年代步车,违规上路将被罚扣-有驾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要“一刀切”地禁呢?小甄的文章里点出了关键——没有强制生产标准! 这就像一个“黑户”,车管所查不到它的“身份证”,自然没法上正规牌照,交不了交强险。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上路几乎没门槛,但也意味着一旦出事,责任难定,赔偿难追。我看过一个视频,一辆“老头乐”在路口突然转向,把一辆正常行驶的轿车给撞了,结果车主直接弃车跑了,你说这事儿怎么处理?没有牌照,没有保险,出了事故就是“无头案”,这不仅对他人不公平,对老人自己也是巨大的风险。 所以,句容市的做法,4月1日前买的备案,之后买的直接查扣,这其实是一种“堵疏结合”的管理思路。“堵”的是无序生产和销售,“疏”的是给存量车辆一个过渡期。 这比直接说“全部报废”要人性化多了,至少考虑到了已经购买者的损失,还能“责令门店回收”,减少点损失。

多地禁售禁行老年代步车,违规上路将被罚扣-有驾

那么,不让开“老头乐”,老年人怎么办?文章里专家给出了三个建议:骑电动自行车、坐公交地铁、开私家车。这建议,听着挺美,但落地有点难。 电动自行车,带脚蹬的那种,确实是非机动车,上路要求低。可问题是,很多老年人腿脚不便,蹬起来费劲,而且夏天日晒雨淋,冬天寒风刺骨,这谁受得了?坐公交地铁,城市里还行,乡镇农村呢?班次少,站点远,等一趟车能等半小时,这“最后一公里”还是没解决。至于开私家车,70岁后也能考驾照,这没错。但你让一个退休金三四千的老人,去买一辆十几万的车,还要加油、保养、交保险,这现实吗?所以,专家的建议,有点“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小甄提到了三轮电动篷车,说它有合法身份,能上牌。这倒是个不错的方向,但问题是,这种车普及度高吗?价格如何?售后服务跟得上吗?这些都需要市场来检验。

多地禁售禁行老年代步车,违规上路将被罚扣-有驾

我个人觉得,“老头乐”可以存在,但必须“上户口”。当务之急不是“禁”,而是“立”。 尽快出台低速四轮电动车的国家强制标准,明确车辆的安全性能、尺寸、速度上限,然后纳入工信部目录,允许上牌,强制购买保险。这样一来,既能保障老年人的出行权利,又能规范市场,确保安全。否则,今天禁了“老头乐”,明天会不会有“老头SUV”冒出来?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车,而在于管理的缺位。 现在的做法,有点像“孩子犯了错,家长不教育,直接把孩子赶出家门”,这能解决问题吗?

多地禁售禁行老年代步车,违规上路将被罚扣-有驾

所以,回到标题,“老年代步车释放新信号,有地开始全面禁止销售上路,违者罚款扣车”,这背后反映的,是城市管理与民生需求的碰撞。我们不能因为少数人的违规行为,就否定整个群体的合理需求。也不能因为管理难度大,就采取“一禁了之”的懒政思维。如何在安全与便利之间找到平衡点,考验的是我们的智慧和温度。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句:如果你的父母想买一辆“老头乐”,你会支持还是反对?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多地禁售禁行老年代步车,违规上路将被罚扣-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