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不过几秒钟,办公室里一组设计师绣着细节图纸,有人用彩笔勾勒圆滚车灯,有人翻着往年设计,嘴里嘟哝一句“再拖三年,猫也该熬成虎了。”彼时会场安静,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轻微噪点。突然广告部的姑娘推门而入,振臂高呼了一句:“终于憋出来了!”
三年,按说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时间段。放在汽车业,它却足够几个周期浪头来回碾过去头。欧拉首款纯电SUV终于“登场”,不光办公楼里欢呼,连工信部那份一成不变的新车型公示,也破例多了份些微趣味。产品名也没藏着掖着,尾部亮着“欧拉猫”字样,公然宣示,连命名都不舍得离开这只猫,稳妥里夹着点“猫性”。
作为旁观者,职业病犯了,总要先问:这三年欧拉干了什么?出一辆新车,用“憋”来形容,是该自豪,还是有点无奈?或者,长城这次的主角,真能上演一出“沉舟侧畔,猫爪成风”?
事件其实不复杂:自2018年独立以来,欧拉品牌总在“自证”与“迷茫”之间摇摆。最初的“黑猫、白猫”系列叫好不叫座,走路带风的起家,没撑几年盈利就已告急。2022年一口气上了“芭蕾猫”(致敬甲壳虫)和“闪电猫”(擦边保时捷),风格多元,但市场反馈不如人意。2022之后,欧拉陷入产品空窗,直到这只新“猫”蹑足潜行许久,终于要上场“猫步走天涯”。
新车亮点与配置,路线几乎没偏离好猫那一脉亲和路线:圆形头灯、封闭式前脸、短保险杠、不搞异形门把手、18英寸轮毂……把cute的标签压得很低调,俨然种田系选手。但别忘了,这次还多了一套可选激光雷达,也许是考虑到智能驾驶该“沾点边”,不给市场留下“老派”的口实。尺寸上4471mm的车长,1883mm车宽,1641mm车高,轴距2720mm,一整套数值跟大众途岳掰着手指赛,只多了5mm,似乎专为某些“数据控”准备的反推段子。
动力则由蜂巢动力奉上,150千瓦(201马力)单电机,极速170km/h。有趣的是,磷酸铁锂电池组容量先卖个关子,留下日后营销话题。我猜研发部门今天晚上又要加班改PPT,专门留出“容量敬请期待”的神秘光环。
三年前你买新能源SUV,这市场还算“内卷温柔”,今天就基本是钉子床拼命抢蛋糕。欧拉三年没大动作,主流玩家早已换了三茬思路。即便长城2025要推四款新车,这只纯电SUV也不过是先头部队。销量数字并不体面——今年1到8月欧拉一共卖了14781辆,按10万出头单价算,只能撑小半个月的流量热搜。放在2021年,销售数据随便“画龙点睛”都比今天有底气。
站在专业人的角度,这只“猫”其实背了一身债。三年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变得很快,“萌”只是个还没过气的老梗,智能化是硬指标,续航真实力,价格卷进泥里,这几枚炸弹天天扔在市场头上。欧拉“猫”系列自带女性向标签,但这次新车一方面想传承style,另一方面又渴望用SUV“多功能”自证“我行”。但要说打穿销量天花板,靠换壳子怕是很难撑到下一个三年。
这里面其实有点讽刺:三年前,为了所谓“差异化”,欧拉还因“男车女车营销”卷入舆论风暴,营销部门嘴里念“泛女性友好”,钱包里数着被市场打脸的钞票。三年之后,新能源圈风云变幻,销量成了唯一考卷。这一次,老猫学乖了,不再高举“女性专属”,反倒低头认认真真做配置、堆智能,这既是时代碾压下的无奈,也是商业公司真正开始长记性的时刻。
当然,对市场来说,“新车三年磨一剑,磨完发现原本的剑法已作废”,也不是头一回。产品周期早就不是“慢热型”,用电池和芯片拼马力,消费者只用拇指来回滑屏做选择题。配置、智能化、补能体系、价格,“每个都是生死线”,摆在这只欧拉猫面前的,是一道比过去更复杂的逻辑题。
偶尔推敲,车企的“自信”与“焦虑”很像一只猫站在阳台边沿,想下楼,却又怕跳太高,最后兜兜转转原地假装打个滚,继续在阳光下发呆。三年磨砺,终究要面对这只猫是跃上楼下新生活,还是在天台边缘继续纠结——“憋出来”的究竟是信心,还是没法下楼的尴尬?
所幸汽车是工具,品牌终究要面对市场。消费者不会追究你憋了三年还是十年,只会在试驾与付款间,凭性价比和体验值做选择,大数据不会撒谎。新欧拉猫向SUV进阶,是转型的尝试,也是一次“最后的温柔”。如果三年之后的你,正巧又看到欧拉新一代猫系“亮剑”——你会选择为它转身,还是更愿意为更年轻的品牌买单?这场三年拉锯的较量,到底是倦鸟重归,还是旧猫换新皮?市场和消费者,会给出它应得的答案。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