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缘汽车品牌销量低,靠低价活着,还能撑多久

现在是凌晨三点半,汽修厂的卷帘门关得半死不活,门口躺着一台贴满促销标语的微型电动车,像一个等不来主人的流浪猫。现实里的主流流量都在郊区展厅、直播间嘶吼,而这只角落里的“猫”——你猜它是什么牌子?知豆?睿蓝?还是创维?

我经常想,如果有一天中国车市会像小时候看的“大富翁”游戏,格子里总有几个边缘小城,名字古怪,落寞但顽强。那些你只在路边偶尔瞥到的边缘品牌,比一线大厂的高辨识度更像是城市角落的“夜行者”,它们还活着,而且,某种意义上,还有些“倔强地卖”。9月销量榜下探,倒数几个成员居然能跑完这局?

证据嘛,其实不用靠福尔摩斯,只需一张销售榜单——9月,有些名字你以为已经进入汽车“鬼门关”,但它们还喘着气:睿蓝6238、北汽制造2747、凯翼2047、BEIJING1620、蓝电1562、极石1326、知豆715、创维259、SWM斯威44……每一个数据都是“大厂主流”们随手丢弃的碎银,却是这些品牌维生的救命粮票。

我们先说说睿蓝。这个品牌虽然主打“吉利系”背景——事实上,被吉利收在怀里,却又像个边缘亲戚。它定位“换电”、“微型”,两头讨好、两面不讨好,C端B端都想吃,最后只能靠“便宜+微型”活着。主销睿蓝蓝气球和X3 PRO,小而便宜是它的护身符,一旦往上拔,品牌溢价就像吃面包不带酱,干得要命。有时候销售策略就像做案现场:“动机很充分,但手法太简单”。

北汽制造这个名字听着像“国营汽车厂走出来的张三”,其实都快成“青岛富路制造”了。旗下勇士、212之类,去年凭翻车爬坡事件“火”了一把,但销量还能上榜,着实有点“死里逃生”的意思。A柱变形是安全事故,不是热搜话题——但市场没有立刻抛弃它,可见我国汽车消费者有时也能“宽容得像交警蜀黍逢年过节”。

凯翼就更有点“亲戚家的孩子”气质了,原是奇瑞亲儿,转让给五粮液,股东换了,技术还由奇瑞罩着,说白了就是“钱是五粮液的,造还是奇瑞手艺”。奇瑞都快忙不过来了,凯翼就只能“混吃等死”,靠大终端优惠吸引人,网点少得像山区小学,想买凯翼得先练脚力。

BEIJING,北汽集团硬生生把新能源和燃油产品拼成一锅“烩菜”,理想是混个新气象,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太瘦。早年的新能源EU5火过,现在B端市场没了,C端又干不过比亚迪和五菱,口碑一瘸一拐。你要问它未来怎么走?可能也只能靠“回忆杀”了。

蓝电像是“家庭三兄弟”里的小儿子——赛力斯、问界、蓝电都是东风系的分支,它只卖蓝电E5,定位电混SUV,销量上面“活着”,但品牌太新,售后体系像刚穿上的新鞋,总有点磨脚。亲民实用很重要,但理性的购车人更怕“万一一脚踏空”,售后没了怎么办?四十岁的张大爷看到质保宣传,连夜给俺媳妇打电话:到底是电混还是电唬?眼泪先流下来三两行。

极石是个“跨界话题流”,石头科技卖扫地机器人,突然造车,极石01致敬路虎卫士。亮相时大家都觉得“又是个玩票的”,但销量没掉队,是新势力里少有的“未倒下”成员。但新势力是个泥地赛,头牌都能摔跟头,极石要是真能活久点,估计又能出段子:“机器人成了司机,会不会更懂家里地面的状况?”

知豆是微型电动车里的“穿越者”,沉寂多年,突然被吉利和爱玛复活,3万出头能买到一辆“弱配”小车,125公里续航,没音响、没雷达、没安全气囊,连某些老头看了都觉得自己还挺新潮。你要说安全性问题,知豆估计会回答:“我只是短途精灵,谁让你的期望那么高呢?”可这年头真有人“本地通勤”,安全性换骑行体验,有点像“共享单车上了保险”。

创维,家电巨头下场搞车,健康养生挂帅,广告语玄幻得比不少主流医学期刊还大胆。“座椅睡眠促进、缓解高血压、消除腹泻、治糖尿病、寿命延长30年”,这种“治百病”宣传,有时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跑错了专业。创维能坚持到现在,我只能说跨界的韧性吊打本土新势力。某些“养生车主”估计晚上开车都要带点艾叶。

最后的SWM斯威,销量44,没混得像宝沃那么轰动也没像小鹏那么鲜亮。前身摩托车,后身国产化,宝马味道的外皮,国产的心脏,技术和品牌背书都用的是“收购”故事。他们总想着“借壳还魂”,但现实和复活之间隔了个“钱”和“创新”的天堑。不知谁还记得宝沃?曾经“最像奔驰”的销量低迷者,也曾用国外故事骗过不少人。

这些品牌还活着,大概率是一种“市场惯性”使然,主流品牌像马拉松高手,边缘品牌像特种兵吃蜗牛——生命力弱但很顽强。他们的共性是什么?低价、差异化、存量市场、小众用户。生存逻辑通俗得很:“你只要不彻底死透,就还有被捡到的机会。”中国车市过去五年新势力高歌猛进,现在“刹车”明显,边缘品牌没有资本烧钱玩噱头,只能靠本地折扣、亲戚关系和政策漏洞活命。

有人问,这种品牌会不会突然翻身?理论上可能,但现实里,我见过太多“边缘复活、然后又重回边缘”的故事。主流消费者认脸熟、认服务、认口碑,边缘品牌很难逆流而上,但对某一类用户就是“刚需”。验证一句老话:城里没人买的,在镇里可能排队。

中国边缘汽车品牌销量低,靠低价活着,还能撑多久-有驾
中国边缘汽车品牌销量低,靠低价活着,还能撑多久-有驾
中国边缘汽车品牌销量低,靠低价活着,还能撑多久-有驾
中国边缘汽车品牌销量低,靠低价活着,还能撑多久-有驾
中国边缘汽车品牌销量低,靠低价活着,还能撑多久-有驾
中国边缘汽车品牌销量低,靠低价活着,还能撑多久-有驾
中国边缘汽车品牌销量低,靠低价活着,还能撑多久-有驾
中国边缘汽车品牌销量低,靠低价活着,还能撑多久-有驾
中国边缘汽车品牌销量低,靠低价活着,还能撑多久-有驾

我这个职业偶尔就像在停车场数稀有车型:“这玩意还能卖、还敢卖,撑到现在算本事。”不过,问题也在这里:如果只靠卖给对价格极度敏感的小众用户去扎营,能不能支撑到新一轮洗牌?这些品牌是不是市场里必不可少的多样性,还是注定被淘汰的“小旋律”?市场只认事实,不认情怀——但多一个选择,就多一组边界。

最后留个问题:你会为了“极致低价”主动去选一个边缘品牌,还是宁愿多加点钱买主流“安心”?又或者,你是哪一类人,会给这些品牌一次机会?那些不甘心只做角落风景的车,是否就是城市里最后一盏不灭的霓虹?

图片来源网络 | 侵删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