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之困:网约车司机与保险公司的双输博弈

#科学颜论进行时#

保费之困:网约车司机与保险公司的双输博弈

清晨五点。城市还未完全苏醒。陈虎师傅已经坐在驾驶座上。他紧握方向盘。眼神警惕。这辆没有商业险的车。就是他全家生计的来源。“裸奔”。他这样形容自己的状态。每一天。都把心提在嗓子眼开车。

保费暴涨。这不是个别现象。合肥何师傅的新能源车保费从8500元涨到1.4万元。南京孙师傅的保费涨了三成。北京赵师傅在未出险的情况下。续保保费也涨了15%。有的车型保费报价高达每年2.5万元。这相当于网约车司机一两个月的收入。

为什么?为什么保险公司对网约车。特别是新能源网约车如此谨慎?

答案藏在数据里。新能源网约车正处于“高出险、高维修、高赔付、高保费”的特殊时期。行业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出险率达到35%。比传统燃油车高出20个百分点。2023年。新能源汽车车险综合成本率高达109%。全行业承保亏损57亿元。

维修成本是另一个痛点。新能源汽车集成度高。80%的零部件更换难度和成本更高。电池平均价格就在10万元左右。而且维修被车企垄断。保险公司没有议价能力。

保费之困:网约车司机与保险公司的双输博弈-有驾

但问题不止于此。

现行定价机制太简单了。太静态了。只考虑车辆年限、品牌。却忽略了急刹车频率、夜间行驶时长、违章频次这些动态数据。无法匹配网约车“动态运营+高频使用”的风险特征。

于是恶性循环形成。保费高。司机被迫“裸奔”或购买非营运险。某平台超过两成网约车投保非营运险。事故拒赔率近九成。司机权益受损。保险公司风险增加。

破局需要创新。需要改变。

动态定价是方向之一。采集急加速、夜间行驶等数据。建立“基础保费+浮动系数”模型。让安全驾驶的司机享受更低保费。这已在上海试点。共享12类数据后。保费定价精准率大幅提升。

政策也在发力。2025年1月。四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让司机可直接与保险公司签单。

保费之困:网约车司机与保险公司的双输博弈-有驾

更值得期待的是UBI车险。基于使用量定价。综合驾驶习惯、车辆信息、环境数据。让保费真正反映风险。还有车企试点的“三方共保”。将电池维修成本纳入风险池。试点车辆保费下降18%。理赔周期缩短至3天。

科技赋能。数据共享。政策引导。这些都在为解决方案铺路。

但核心是平衡。是共赢。保费需要合理。让司机承担得起。让保险公司不亏损。这需要更精细的风险评估。更公平的定价机制。

傍晚时分。陈虎师傅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把车停在路边。轻轻叹了口气。明天。他还将继续“裸奔”上路。但也许不远的一天。保险不再是他心头的重负。而是真正的保障。

这需要整个行业的努力。需要创新的勇气。网约车是超过5亿用户的选择。是748.3万驾驶员的生计。他们值得一个更好的答案。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