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内卷启示录:福特告诉你,体面已经是一种原罪

福特最近搞了个大新闻,成立了一个全资的销售服务公司。

讲真,这操作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福特终于不装了,摊牌了。

在现在这个车圈,体面已经是一种原罪。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你还在那里讲究什么流程、什么合资伙伴的情绪、什么历史沿革,那不是情怀,那是脑子进了水。

过去福特在中国的状态是什么?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两兄弟各管一摊,听起来是多点开花,实际上就是九龙夺嫡。你作为一个消费者,想买个福特的车,可能要面对两个截然不同的销售体系,两种南辕北辙的服务标准,两种画风清奇的营销话术。

这感觉就像什么?就像你去一个叫“肯德基麦当劳”的餐厅,点餐的是肯德基小哥,做汉堡的是麦当劳大叔,最后给你可乐的,嘿,是必胜客的宅急送。你全程都处于一种精神分裂的状态,你都不知道该信谁的。这种体验,在过去那个车企躺着都能赚钱的黄金时代,不是问题。但在今天,当自主品牌已经把服务卷成了海底捞,你还搞这种“一国两制”,简直就是把用户当成需要被考验忠诚度的信徒。

车圈内卷启示录:福特告诉你,体面已经是一种原罪-有驾

所以福特这次成立独资公司,本质上就一句话:老子不跟你们演了,我自己来。

这操作,往小了说是整合渠道,提升效率。往大了说,这就是一场“削藩”。把之前分散在各个合资公司手里的销售、市场、服务大权,全部收归中央。从此以后,福特在中国只有一个声音,一张脸,一套打法。所有的营销动作,不再需要层层审批,开漫长的电话会议,看合资伙伴的脸色。总部觉得价格战得打,那就一声令下,全国门店同步“自爆”。总部觉得某个车型得玩命宣传,那就集中所有资源,饱和式攻击。

这就是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我不管以前的规矩是什么,我也不管这么干会不会让某些合作伙伴不开心。核心就是,我要活下去。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福特这种操作,就是要把做蛋糕的厨房给统一了,谁都别想在里面私自加糖或者加盐。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选项。

车圈内卷启示录:福特告诉你,体面已经是一种原罪-有驾

福特搞这一出,背后还有一个更深的焦虑,那就是所谓的“品牌重塑”。

他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叫“FUN天性,去野行”。这口号,讲真,特别有中年男人的味道。就是那种被房贷、工作、孩子压得喘不过气,突然有一天看到抖音上一个开着皮卡去西藏的视频,瞬间觉得自己也应该“活出真我”的冲动。

这是一种品牌玄学。福特想卖的,已经不是一辆简单的交通工具了,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压缩毛巾。在你被现实生活盘得包浆的时候,给你一个念想,一个“只要我买了这辆车,我就能去远方”的幻觉。

但问题是,幻觉是需要场景来支撑的。你不能一边跟我讲着旷野和自由,一边让我去一个4S店,销售小哥穿着皱巴巴的西装,对产品一问三不知,旁边还放着“喜迎国庆,购车送脚垫”的土味横幅。这就好比一个修仙门派,掌门跟你大谈特谈飞升大道,结果你发现门派食堂的饭菜馊了都没人管。这仙,你还修得下去吗?

所以,这个全资销售公司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给这个“去野行”的玄学信仰,搭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场”。他们搞的什么“纵横空间”、“纵横社群”,本质上就是在做这件事。把4S店从一个单纯卖车的地方,变成一个“野行”爱好者的俱乐部、一个生活方式的展示厅、一个中年男人逃避现实的任意门。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福特这个操作比喻成修仙,好像有点抬举它了。顶多算是个想打通任督二脉结果差点走火入魔的中年人。

我作为一个曾经的车主,非常理解这种需求。你买的不是那四个轮子和一堆铁皮,你买的是一种身份认同,一种“我和你们不一样”的标签。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特斯拉最值钱的是马斯克的科幻故事,福特现在也想明白了,它要卖的就是“野”这个字。

所以,统一渠道,统一体验,就是为了让这个“野”字,从一句广告语,变成一种可感知的氛围。让你从进店的那一刻起,就感觉自己不是来买车的,而是来加入一个组织,找到一群同类。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车圈内卷启示录:福特告诉你,体面已经是一种原罪-有驾

当然,所有这些花里胡哨的品牌故事,最终都要落到一个东西上:新能源。

在燃油车时代,福特可以靠着猛禽、野马这些图腾过得很滋润。但在新能源时代,游戏规则全变了。这里不讲究血统,只讲究谁更颠,谁更能整活。自动驾驶、智能座舱、800V快充,这些新时代的“法宝”,福特一个都不能少,而且还得比别人玩得更溜。

这才是福特这次体系改革最要命的地方。

传统的合资体制,就像一台老旧的拨号服务器,反应太慢了。市场这边价格战都打到白刃战了,你那边一个降价决策可能还要走三个月的审批流程。隔壁新势力一个OTA就能实现的功能,你这边可能要等到下次改款。这种效率,在新能源战场上,就是活靶子。

全资销售公司的成立,等于是在这台老服务器旁边,外挂了一个最新的量子计算机。前端的市场炮火,可以直接反馈到指挥部,指挥部可以瞬间做出决策,然后通过这个统一的体系,瞬间传达到每一个销售终端。这是一种闪电战的逻辑。

它把研发制造的“重资产”继续留给稳定的合资公司,把关乎市场生死的“快反应”部分,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这种“合资+全资”的双轨制,其实就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既要稳定,又要灵活。

说起来,我楼下那家兰州拉面最近涨价了,牛肉给的还少了,这比车圈内卷还让人上火。

你看,这就是福特的阳谋。它在重塑自己营销端的毛细血管,让血液能够更快地流遍全身,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这波操作,不能说一定能让福特重回巅峰,但至少,它让福特从一个坐在轮椅上的巨人,变成了一个能站起来自己走路的巨人。能不能跑,跑多快,那是后话。但能走,就是能走。

所以,福特这波操作,能救自己吗?我不知道,但它确实成功地把水搅浑了。在掀桌子时代,把水搅浑,让所有人都看不清,本身就是一种胜利。至于用户?用户当然重要,但有时候,让同行难受可能更重要。

车圈内卷启示录:福特告诉你,体面已经是一种原罪-有驾

这就是黑暗森林,太阳升起,只是为了让猎人们能更清楚地看到彼此。

搞这么复杂,累不累啊!反正同行看了也得傻眼,三体人看了都得先递根烟冷静一下。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