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买了威兰达,拆箱那天一堆按键还真让我眼晕。那个中控区一窝蜂的按钮,搞得我一开始都不太敢摸。记得跟店里销售交流时,他笑着说:这些按键其实都挺直观的,慢慢来就惯了。不过我心想,这车虽然档次不错,但那些操作的细节真容易搞混。
我踩了一天油,估算下来,市区开快不了太多,百公里油耗大约在8到9升(样本有限,参考体感)。高速跑一旦拆开点油门,动力就像吃了兴奋剂,但燃油效率就又卖萌。要不是我这人不喜欢拉风,倒是觉得运动模式挺好,就是一键切换很方便。你想要策略,但实际用起来还是靠惯,不然什么时候会发现自己还在切换和调节。
你说威兰达的按键布局是不是考虑得够细腻?我觉得还行,可对比起一些豪华车,按键反应略卡,有时候得用点力。比如那个多媒体控制,旋转调节音量很顺手,可快到冲突了时,按键就会僵在那里。还记得去年看到一集评测,说这车的按键还算人性化,我当时就笑了:人性化?得看用的人会不会每次都跑神。
我刚才翻了下我的相册,看到那天第一次试驾时,司机外放车内全开,手机还响了几次。那一瞬,我就发现:这些按键,除了调台、调音量、调空调、确认菜单,仿佛环绕在身边的一种混沌。你会不会觉得,车子越做越复杂?我其实有个疑问:那么多的功能,是不是有时候越繁琐反而降低效率?比如调空调的按钮多了,反倒让人更焦虑。
说到这,我新发现一个细节:比如车门上的折叠镜和车窗锁那块,操作真的很直观,但要全景时,手忙脚乱还是会有点麻烦。尤其在停车场倒车时,那个后视镜折叠功能按得我手都快抖了;有时候还不清楚是不是按到位。会不会其实自己还没有摸熟?就像刚学骑自行车,总要一点点摸索。
我有个想法:未来车内跟家里写字台似的,能不能设计成点触式或语音控制更直观?毕竟像我这种不太喜欢忙碌的人还是希望用更简单的方式操作。你觉得,要是多点智能助手直接发声会不会更方便?(这段先按下不表)
另一点,是供应链问题。市场上的车内按键,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芯片又涨价,或者供应一度紧张,一些按键的反应感受变得更硬核。这让我想起去年那个修理工的话:现在这批车,有的部件产得紧,按钮设计得也就随便。就像厨房里的调味罐,有的包装容易开,有的死要死不要,大家都在搞差异化竞争。
我别的朋友说:要不要也学学手机那样,把那些繁琐的按键都变成屏幕菜单?我又摇头:屏幕显示可以,但反应变慢,车开起来盯着屏幕顾不上路,是不是更危险?毕竟那复杂界面,一看就很眼花缭乱。所以我还是喜欢实体按键,至少在行驶途中,按一下就能调完。
我还想补充一句:很多人忽视了手感。尤其在手套或者天气冷时,按键的触感可是关键。试想一下,一边在外面吹了风,一手硬着手套,点击那些微妙的按键,是不是会碰得慌?我自己的体验:有些设计还挺人性化,按键的凸起和反馈都挺贴心,但少数几次摸不到报警灯的按钮,心里真别扭。
那我想问:你觉得,这些设计是否还能更智能点?像我有个猜测——也许按键会由触感传感器取代。没人想要盲按对吧?只我也没多想过,如果真是用激光或投影,车内出现虚拟按键会不会太科幻?还是说这会成为趋势?(这猜测不确定,纯属瞎说)
我最后想到一个场景:比如夜间开车,灯光微暗,很多按钮的指示灯都不是很明显,这让我偶尔会摸错。刚才我看了看手表内藏的灯光,也许我还可以自己贴个标签,提醒自己哪个按钮干啥。这样一来,安全感会增加不少。
总结一句:汽车按键再复杂,也要回归用得顺手这件事。你告诉我,你觉得未来会不会有更无缝的控制方式?然后我心里又冒出一个疑问:我是不是太死板了?车上的这些按钮有的还是挺方便的,关键在于驾驶惯的培养。
※这段时间倒车时,我总在想:是不是还能能自己改装个按键,把常用的功能集中在一个位置?或者设置一些小快捷键?就像电脑上自定义快捷键一样。你会不会觉得,这样操作会不会变得太个性化某些,让别人不懂?
话说回来,那天中控突然弹出个升级提示,我心里一惊:原来这些按钮的背后也在升级技术。那我其实挺好奇:未来是不是所有按键都淘汰了,变成一个虚拟屏幕?——这个想法不一定靠谱,可能会带来更多黑暗精灵般的干扰吧。
两个小细节:一,坐到驾驶位置时,手微微一抬,知道哪些按键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二,车内空调按键没有我想的那么死板,其实它的触感和布局也算用心。只是我还没完全摸透。
也许,我还会继续探索,但不管怎么说,车辆的这些微小设计,点滴中都能体会到设计师的用心。你会不会觉得,操作越简单,反而越容易忽视那些潜在的细节?
这要看每个人怎么想了。开车归开车,细节决定体验——这点倒是真的。只是不知道,下一次试驾,又会发现哪些新鲜的按键和新奇的细节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