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减速,吉利超车?

比亚迪减速,吉利超车?-有驾

汽车市场的“天下大势”,变得很有意思。

一是9月销量榜上,比亚迪销量意外同比下跌5.5%,这是时隔大约一年半以来首次出现单月同比转负。

二是吉利汽车9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5%,再创历史新高,连续7个月保持同环比提升态势。

这两家拿出来对比是比较有意义的。

首先,两家都是传统自主车企,相对那些成立没几年的新势力来说,见过风风雨雨,也都是从一众合资大厂“围城”的年代“杀出来”的标志性民营企业,历程相似。

其次,两家企业都积极推进新能源转型。比亚迪旗下所有车型都是新能源汽车,而吉利这边最新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超过60%,是历史新高。

第三,新能源无疑是当今汽车行业的绝对关键,而比亚迪和吉利可谓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两大“执牛耳者”。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的研报,今年1-9月比亚迪和吉利的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排在前两名。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9%和12.7%。

虽然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总销量相对比亚迪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据两家企业披露的销售数据,今年前9个月,吉利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同比增速高达114%,远超比亚迪的18.7%,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激烈竞争。

第四,吉利和比亚迪旗下乘用车的定位和售价重叠度较高,尤其是在10-20万价位以及更高端的价格区间中,两家企业都有各自的子品牌和车型参与市场竞争,成为两者销量的主力军。

对当前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来说,比亚迪是一个绕不开的标杆。吉利这段时间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对比亚迪形成强大的压迫感,确实有值得研究分析的地方。

我把吉利最近的战略和优势动因总结为“三个坚持”

比亚迪减速,吉利超车?-有驾

坚持“攘外必先安内”

自2024年9月发布《台州宣言》战略以来,吉利通过“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人才”五大举措,固本培元,产生了高效而显著的内生性发展动力源。

今年以来,吉利控股集团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今年7月15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并协议,标志着吉利控股集团贯彻《台州宣言》精神,推进回归“一个吉利”战略又迈出关键一步。

这本质上就是要降本增效,劲往一处使,精耕细作汽车主业,强化企业治理,提升管理效能,坚定不移地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在如此大幅度的整合力度和集团最高层的直接调度下,吉利银河品牌的强势崛起,是“一个吉利”战略最直接的成果反映。

吉利银河定位为“新能源精品车引领者”,聚焦10-20万元区间,实现主流家用市场全覆盖,纯电混动并举。产品矩阵包含精品GEOME系列、主流精品车系列、高端MPV系列,涵盖轿车、SUV、MPV、硬派越野等多种新能源车型。

在旗下多款明星车型的持续热销的引领下,今年9月,吉利银河品牌销量达12万辆,同比增长131%。三季度销量达32.7万辆,同比增长170%。今年前9月累销87.5万辆,同比增长206%。

可以说,吉利银河已经成为整个吉利体系内成长最快的“拳头产品”,成为吉利攻占新能源汽车市场新份额的中坚力量。这正是“一个吉利”战略下,集团将10-20万元区间新能源车的研发、生产和营销资源“集中起来办大事”的最好反馈。

比亚迪减速,吉利超车?-有驾

坚持“智、电双重技术”为先

在当前汽车行业中,要想真正获得领先的销量优势,自主研发和科技领先是必备的先决条件。不管是比亚迪也好,还是吉利也罢,都不遗余力地在研发上进行重金投入。

其中最关键的两大技术要点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以及电动化领域更深层次的自研能力。

比亚迪正推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深度融合,通过“璇玑架构”,实现了电动化和智能化底层逻辑的打通。公司“天神之眼”系统依托“璇玑架构”,构建起从传感器端到执行器端的整车级别端到端控制系统。这就会让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发生路面控制问题时候,能够联动动力、悬架、制动系统等,实现快速反应。

截至今年8月,搭载比亚迪“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车型的数量已经突破140万辆。

而在智能化和电动化的研发方面,吉利也不遑多让。

2025年1月,吉利正式发布了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不仅将AI广泛应用于架构、动力、底盘、座舱等智能汽车全域,还将AI深入到产品研发、生产、售后服务等全链路,是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布局的车企。

作为首家与DeepSeek完成深度融合的车企,吉利星睿AI大模型与阶跃多模态大模型、DeepSeek等大模型已完成深度融合,大幅提升场景生成与规划能力、语音指令响应速度和用户需求分析能力。

目前,吉利具备L2级智能安全辅助驾驶能力的车辆已超850万辆,智驾行驶里程数100亿公里以上,能为大模型训练提供核心"数据燃料"。吉利自研的AI-Drive大模型具备强大的场景生成与规划能力,可以生成满足算法训练的的任意场景和数据,有效提升辅助驾驶训练效率。

今年3月,吉利推出了千里浩瀚辅助驾驶系统,为用户带来了全场景安全的智能出行体验。目前搭载于极氪9X的千里浩瀚H9方案,不仅是具备量产能力的L3级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也是通向下一代智能驾驶,AI智慧生命体的初级形态。

在智能座舱上,吉利推出了Flyme Auto 2新一代AI座舱操作系统,并且首发全球首个可大规模上车的汽车超拟人智能体“Eva”目前已在吉利银河M9、领克10 EM-P等产品上率先搭载。

比亚迪减速,吉利超车?-有驾

坚持“新型出海战略”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中国汽车出口外销429.8万辆,同比增长20.4%。海外市场呈现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低、“本土化”“高端化”“高科技化”需求显著的特点。这无疑为比亚迪和吉利这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备强大自研能力的中国车企铸就了很强的“增长空间”。

今年前三季度,吉利汽车海外出口销量近30万辆,其中新能源出口销量不断提升。高价值产品有序出海,海外版图不断拓展。比如,今年9月初,吉利国际EX5在英国正式开启预售;吉利银河星舰7 EM-i(澳大利亚市场名:STARRAY EM-i)开启出海征程,正式登陆澳大利亚。

另一方面,中国车企的品牌“出海”,正从早期单一的贸易模式,发展到如今在海外建厂、合资合作、技术“反向输出”的新阶段。

吉利正在推进全球化和本土化协同发展。既要坚持全球化,整合全球资源,构建全球网络、服务全球市场、对接全球资本;又要做好本土化,抓住本土化机遇,做好技术产品、服务运营,提升用户体验,为当地产业链发展做出贡献。

比如,吉利正在和宝腾汽车共建马来西亚丹戎马林汽车高科技谷项目(AHTV),就是基于东盟区域一体化优势,打造中马经贸合作标杆的具体探索。

还比如,去年,吉利与雷诺合资成立动力总成技术公司HORSE Powertrain Limited,简称浩思动力(HORSE Powertrain),跻身全球前三大动力总成公司。其在全球拥有12家发动机工厂,每年产能约500万套发动机和变速箱,涵盖传统动力及混合动力,将为包括雷诺集团、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等多个中外品牌提供技术产品服务。

比亚迪减速,吉利超车?-有驾

尾声

总结来看,国内主机厂的竞争已经趋于饱和,比亚迪、上汽和吉利的三强格局已经初步显现。而其中,吉利和比亚迪在代表未来的新能源车领域呈现胶着之势。从今年的情况看,此消彼长之势下,这两家传统自主车企的竞争可能会是中国汽车市场下一阶段的核心看点。

围绕“三个坚持”,吉利对吉利、银河、领克、极氪四大品牌进行一体化整合借助协同效应降本增效,带动公司量利齐升。中长期看,公司产业链战略整合打造智能化AI生态,坚持电动化领域的核心自研,坚持新型出海战略,有望实现公司竞争力、商业模式的升级。

作为消费者,我们当然乐于看到国产车企的良性竞争,你追我赶,为消费者不断带来性价比优越的新车型。

免责声明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