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就聊聊长城Hi4性能版这事儿——它不光拿下了“中国心”年度十佳混动大奖,还顺带让人们又一次开始琢磨:中国的车,怎么就越来越厉害了?这个奖其实挺值钱,评得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认同,背后是“你这发动机、混动、体验,有两把刷子,不是盖的”,毕竟隔行如隔山,能在顶尖圈里混出十一次,还老能进十佳,这就不仅靠偶尔灵光一现,更多是死磕出来的。
问题来了,一台混动系统能多强?光看数据那是死的,到底对咱老百姓有多大用?是不是厂家说得天花乱坠,咱开起来就是那回事?用我自己的老办法,咱慢慢把这码事掰碎点儿说。
咱先问问自己,中国的动力技术,是不是永远需要花钱买“洋大牌”?以前真是这样,哪个发动机强,硬核的油车咱都抢着贴标,能上合资就合资。但现在情况不太一样了:长城Hi4性能版踢中了门槛。它搞了个1.5T发动机,搭配一大堆专业名词——高效燃烧、高能点火、350bar喷油,还有什么高耐温GVT,甭管咱一时半会儿都记不住,你只需要知道:工程热效率41.5%。有人说,这有多厉害?打个比方,原来一锅水能烧开八成,剩下两成白费油;现在能烧开九成九,换你省不省钱、开不开心?
但最根本的事,还得看它的玩法——双电机多挡串并联的四驱混动。啥意思?就是电和油能切着用,前轴后轴都有电机,动力扭矩调配灵活,你既能享受电车的平顺,也能有老式四驱SUV的奔劲。它的传动是四挡,这不像某些老盯着两挡混个数,四挡让发动机一直处在“最能干活”的状态,油电结合时能效高,跑高速不拖沓,碰到没电照样不虚。智能能量管理,你不用磨嘴皮子,它会自己判断啥时候纯电,啥时候混动,啥时候该增程,自动演算,比你掰手指头还准。
有人就要问,这一大堆科技讲得响亮,到底能不能让咱平常开着“爽”?我说——真有点不一样。咱举个例子,全新蓝山装了这套Hi4性能版,从静止到100公里4.9秒,这度数不是吹的,那可是四缸1.5T混动,搞出四缸4.0T大SUV的加速。家用车还这么野,有时候你得问一句:要不要这样啊?可再一看,iTVC智能扭矩分配,可0:100到100:0全自动倾斜,啥天气啥路面都能灵活应对,碰上小雨大雪,一脚没啥打滑,安全不?你说咱普通人天天开市区车还用不到这些——有一天真遇上了滑坡打滑,车帮你一把,那是真香。
还有经济性。你试想下,WLTC标准油耗才6.5L/100km,现在油价一年到头没见掉,跑起来能省一块就是自己的。更别说纯电续航220km,城里跑一礼拜都不用充,综合1343km续航离谱不离谱?敢带娃远游、带家人返乡、露营,啥都不愁。你说高科技是烧钱的?现在是真正“省出来的技术流”。
再说智能化这碗饭,全新蓝山里头装了第三代智能驾驶、智慧座舱,日常用着导航、语音识别、自动变道,年轻人觉得有排面,中年人觉得省心,老人觉得安全,真切实用不是唠嗑。
到这估计有人会想:长城是不是太爱蹭奖?别说,11次获中国心,真不是闹着玩。混动从蓝山到魏牌等好几系列,每款产品都经得起市场检验。不是说中国品牌不得了,而是把复杂的发动机、变速箱、电控、电驱,一个凑齐歘就集成在一个平台,然后再适应不同场景,让你选车像点菜,不怕选错。
再扒拉两句技术领域的新动向——人家10月份还拉了个全新的Hi4-Z混联四驱架构。这玩意儿把纵置结构、电机插混性能合在一起,200多公里纯电续航,零百加速四秒出头,综合输出715kW。本来强动力纯电跑远了不踏实,现在混动打底,想越野有越野、想通勤有通勤,不用挑场景瞎纠结,真就是想怎么用怎么来。
有人还是会怀疑——中国车做得花里胡哨,能不能长久?说实话,一点不怕杠,这事得从供给和需求说起。你老跟“低端制造、跟随模仿”玩,永远只是二流三流。但只要愿意投研发、肯下血本、愿意熬住性价比不冒进,这技术日积月累最终就不一样了。现在长城这么玩,混动、电机、电控、四驱混出三层花,中国车技术差哪儿了?已经到了“别人家的孩子”,咱多少得承认点厉害。你抛开面子讲实用,无论你买不买,混动技术今天这速度和花样,真没理由瞧不上。今年你不买,明年你外地亲戚有可能也在看。
有一点最值得思考——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技术突破?是要一堆看起来酷炫但没卵用的配置?还是像长城这样的,很实打实地把动力、经济性、智能、安全,全都拉起来一步到位?你自己开车最怕的是啥?油贵、没劲儿、路滑、里程焦虑、功能落伍对不对?现在这些新的混动平台,几乎给你各打一副“预防针”,真要是能买得起,那也别再说“国产技术不行”了,不服跑个比拼就是——只要用过就能感受到有变化。
很多人说,咱中国的汽车工业,到了一个转点。以前弄得是“给面儿不要里子”,现在要真枪实弹卷内功。这一年混动赛道里,能荣获“中国心”年度大奖,是巧合吗?根本不是。是苦熬了几十年,上万人盯研发,点点滴滴堆出来的底气。最终谁受益?还是咱这些普通老百姓,省钱、省力,也是自己兜里的票子和用车体验。
我一直觉得,咱中国人造车这条路,最怕的就是“自我设限”——老觉得咱不行。可现在这种技术一上来,就是要你丢掉自卑、丢掉偏见。我愿意相信,未来几年,混动、电驱这些“高端货”,会像手机里安卓、操作系统一样,越来越普及,只要技术做到用户心坎里去,根本不用在乎洋品牌那点虚头巴脑的“光环”。
最后再给大家留个问题——你更希望,未来中国的混动技术卷向新高度,还是出走世界舞台搅搅风浪?现在长城Hi4性能版摆在这里,能不能成为“国货之光”,还是像诺基亚一样昙花一现,还得大家用脚投票。但无论怎么说,在新能源这场没有终点的拉力赛里,中国车、国产混动,起码已经不再是配角。你觉得呢?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