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8250人大裁员当天,成都工厂却24小时三班倒抢48V订单:德国巨头背后的双面游戏正在上演
博世总部裁员通知书刚发出去,成都工厂这边却是另一番景象。48V轻混系统的产线灯火通明,三班倒都供不上奇瑞、吉利那130万套的订单。更绝的是,这套iBooster 2.0电机能在0.18秒内把刹车废能转换成12%的额外续航。厂里的老师傅边加班边感慨:“老哥们拿赔偿走人,我们小年轻连夜学贴片机。”这就是当下汽车业最魔幻的现实——表面砍人,背后疯抢。
开车这些年,见识过不少行业洗牌。最近汽车圈的裁员消息一个接一个,博世砍8250人,大陆裁3000,采埃孚更狠,直接来个1.4万人的大清洗。乍看之下,整个供应链似乎都要崩盘了。
但细琢磨就发现不对劲。
大陆集团宣布全球裁3000人的前一周,刚给蔚来ET9交付了全球首块12K分辨率裸眼3D中控。不需要任何眼镜,直接看片都没重影,成本还比奔驰S级的3D仪表便宜42%。供应链的朋友透露:“砍的是胎压监测那些老古董,3D部门连夜招了200个外包,还嫌人手不够。”
采埃孚的操作更让人看不透。德国总部宣布要砍1.4万人,但广州车展上,它的800V碳化硅电驱却被小鹏、极氪、智己三家CEO围着桌子抢。这套三合一系统峰值效率97.8%,比特斯拉的平台还高出2.3个百分点,单台减重接近10公斤。萨尔布吕肯工厂的订单已经排到2027年,德国工会也只能妥协:“砍老变速器线,保电驱线。”
沃尔沃玩得更花。裁掉3000名白领后,新上市的EM90直接把原本90万级的双腔空气悬架打到29.99万。双腔比单腔多一个独立气室,0.05秒内就能切换舒适运动模式,颠簸路面滤震效果提升38%。工程师私下说:“省下来的管理费全砸BOM成本里了,把进口空簧换成国产威巴克,单价直降4000块。”
福特德国科隆工厂裁了1000人,却把欧洲版Explorer EV的电池从三元锂换成比亚迪刀片LFP。68kWh容量,580公里续航,涨价3000欧元订单反而翻倍。刀片电池通过了侧面柱碰加热扩散双重测试,24小时无明火,欧洲保险公司直接给这款车降15%保费。工人吐槽:“裁的是发动机老线,电池车间还在招夜班质检。”
保时捷启动1900人自愿离职计划的同时,新911 Dakar上马了48V主动防倾杆。单根电机最大扭矩1200牛米,0.1秒内反向扭转车身,沙漠刷锅侧倾角从12度压到3度。抖音上#911飞坡#话题播放量破2亿,这套防倾杆电机成本1.4万,比老款液压系统还轻4.2公斤。
日产全球砍9000个岗位,但东京技术日当天就放出8层叠全固态电池原型。能量密度748Wh/kg,充电15分钟跑800公里,比液态电池轻一半。栃木生产线原计划2028年量产,因为中国订单疯涨直接提前到2026年四季度。内部人说:“裁的是轩逸老线,固态试制线24小时都亮着灯。”
奔驰虽然没官宣具体数字,但德国媒体爆料可能裁2万人。北京奔驰的2025款C级却搭载M254 1.5T加E-POWER轻混,电机峰值17kW,1100转时能补200牛米扭矩,实测市区油耗5.8升,比宝马B48 2.0T低11%。这套48V皮带启动发电机完全国产化,成本3800元,单台利润反比老款2.0T高1200元。
最有意思的是博世和禾赛联手推出的“激光雷达+域控”套装。128线超薄雷达配高通8775域控芯片,整车厂批量价3999元,直接把L3自动驾驶成本打到去年三分之一。理想L6、哪吒L首批签了20万套,ADAS事业部员工抱怨:“老喷油嘴线拆完了,激光雷达线三班倒,夜班35块一小时还招不满。”
大陆第六代雷达ARS620做成“可伸缩”式,不用时自动缩进保险杠,风阻降0.008Cd,高速续航能多跑5公里。探测距离280米,水平角120度,体积比上代小36%,单价499欧元。比亚迪海豹06欧洲版已经全系预埋。德国工程师自嘲:“裁的是仪表盘塑料件,雷达车间加班比谁都凶。”
跑了十几年车,经历过太多技术换代。从化油器到电喷,从手动挡到CVT,每次变革都伴随阵痛。眼下的裁员潮,大概只是汽车业从油车向电车智能车转型的一个片段。
这些巨头表面在砍人,实际在重新分配资源。被砍的多是传统燃油车产线岗位,新招的基本都在电动化智能化业务上。作为车主,变化感受越来越明显:48V轻混让油耗更低,裸眼3D让车机更炫,空气悬架让舒适性更好,激光雷达让辅助驾驶更靠谱。
下次再看汽车业裁员新闻,或许可以多想想:他们砍的是什么,疯狂投的又是什么。毕竟在这个行业,站着不动比裁员更可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