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驱代步”
前驱车,常被视为日常代步的优选,尤其在10-20万的价格区间内,它们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车型被称为“前置前驱”,其发动机通常横置于车头,使得传动系统无需穿越长长的乘员舱,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这也为车内空间的优化提供了更多可能,使得前驱车成为买菜车的理想之选。
然而,前驱车并非仅限于日常代步,这一点毋庸置疑。事实上,许多豪华车品牌也纷纷推出了前驱车型,其中既有出于成本考虑的,也有出于品牌执着的。例如,国产宝马1系三厢的前驱车型,虽然一度引发争议,但宝马的这一选择显然并非仅限于成本因素。同样,奥迪作为前驱车的坚定拥趸,其全球知名的quattro四驱系统更是为前驱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前驱的豪华车已逐渐成为市场新常态,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第二类则是小钢炮,这类车型虽然以日常代步为主,但只要配备足够强大的动力系统,便能在赛道上秒杀众多后驱车。例如,本田思域Type R便以其出色的性能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前驱豪华车的曝光度相较于前驱小钢炮更高,这恰恰证明了前驱车的多样性。它们不仅适用于日常代步,更能展现出卓越的性能,甚至能在赛道上与后驱车一较高下。
接下来,我们谈谈“后驱竞速”。在后驱车的拥趸中,有人认为后驱车是“竞速”的代名词。这可能与《头文字D》中的场景有关,藤原拓海利用后驱车的特性进行漂移,从而战胜了一众跑车。这使得“前置后驱”的车型被部分人视为最理想的驱动方式。
然而,现实与动漫往往存在差距。当一些人真正拥有后驱车后,他们可能会发现,实际上很难区分后驱与前驱的驾驶感受。这并不奇怪,因为市场上许多后驱车都是以舒适性为首要调校目标,汽车制造商并未期望消费者会在赛道上激烈驾驶或进行漂移。因此,这些车的不舒适性也在情理之中。例如,被众多粉丝推崇的“大后超”锐志,其运动性和操控性实际上并不出众。
另外,若要真正进行“竞速”,后驱车并不总是最出色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稳”才是真正的“快”,而后驱车那更为灵动的车尾,有时反而可能成为驾驶中的干扰因素。相比之下,四驱车在调校得当后,能够达到更高的极限,对驾驶者而言更为友好。
再来看《头文字D》中的一段情节:驾驶后驱AE86的藤原拓海,被驾驶四驱斯巴鲁WRX STI的藤原文太轻松超越。这背后,除了车技的差距,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此外,“四驱搬砖走烂路”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四驱车型的“硬汉”形象和强大的通过性。确实,在同款车型中,四驱版本的通过性往往更胜一筹。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四驱系统都是为越野而设计。
例如,路虎、Jeep和三菱的四驱系统设计主要是为了越野性能,而奥迪和斯巴鲁的四驱则更侧重于提升车辆的操控能力。曾有人质疑,为何奥迪不推出硬派SUV?这背后的原因显而易见,quattro系统是为速度而设计的。同样,虽然斯巴鲁车型偶尔会出现在野外,但更多时候,车主们会称赞其车辆在铺装路面上的卓越操控性。
此外,并非所有配备四驱系统的车辆都适合越野活动。四驱系统有多种类型,包括适时四驱、分时四驱和全时四驱,而车辆是否能在野外自如行驶,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非承载式车身、差速锁等特殊配置。城市型四驱车若盲目进入野外行驶,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选择适合的车辆和四驱系统对于越野活动至关重要。
0# 写在最后
通过上述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前驱代步、后驱竞速、四驱搬砖走烂路”这样的说法,虽然初听似乎颇有道理,但实际上却难以全面反映当前汽车市场的真实状况。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过于片面,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形成不全面的固有认知。
事实上,前驱、后驱和四驱这三种驱动方式并无绝对的好坏之分,它们各自都有适用的消费群体。选择哪种驱动方式,应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和驾驶习惯来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