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身边聊车的话题是越来越多了,一会儿是这家降价了,一会儿是那家又出了个新样子。
大家买车的时候,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牌子,心里可能也犯嘀咕,这些汽车公司看着风光,到底是真赚钱还是在硬撑着呢?
这事儿还真不是瞎猜,最近,国内十八家主要的上市汽车公司都把自家上半年的经营情况公布出来了,这就像是学生们都交了期中考试的卷子,谁是学霸,谁在偏科,谁又需要补考,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咱们今天就来当回“课代表”,用大白话给大家说道说道这张复杂的成绩单,看看这车圈里的钱,到底是怎么赚、怎么赔的。
先来说说这次考试里最亮眼的那个,比亚迪。
这家公司可以说是全面开花,不管是总收入、赚到的纯利润,还是卖出去的汽车数量,三项指标不光都比去年同期有增长,而且还全都拿了第一。
就说上半年,比亚迪的总收入达到了惊人的三千七百多亿,赚到手的纯利润也有一百五十五个亿。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在过去的半年里,它平均每天都能净赚八千多万。
车也卖得最多,超过了二百一十四万辆。
很多人就好奇了,为啥比亚迪能这么厉害?
其实道理说穿了也不复杂,关键在于它很多核心的东西都是自己生产的。
别的车企造新能源车,可能电池要从外面买,芯片也要找人供应,但比亚迪不一样,它自己就有电池厂,甚至连一些关键的芯片都能自己造。
这就好比一个大厨,他不仅厨艺高超,连菜园子、养鸡场都是自家的,原材料成本低,供应也稳定,想做什么菜就做什么菜,自然就能做出又好吃又实惠的饭菜来。
所以你看比亚迪的车,从几万块钱的代步小车,到上百万的高端越野,什么价位的都有,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这销量和利润自然就上去了。
有考第一名的,自然也就有考得非常不理想的。
这次最让人唏噓的,可能就是众泰汽车了。
很多人对这个牌子可能还有印象,早些年因为外形模仿一些豪车而出名,网上还有不少段子。
但是,光靠模仿是走不远的。
这次的报告里,众泰的情况非常糟糕,上半年的总收入只有两个多亿,更严重的是,公告里直接说,它的汽车生产线已经被法院给强制拆除了。
这就意味着,它现在连造车的基本条件都没了,想重新开工都难。
这件事也给所有造车的企业提了个醒,市场最终看重的还是真本事,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过硬的质量,不管曾经多有话题度,最后都可能被淘汰出局。
看完了这两个极端,我们再来看看中间的大多数,这里面的门道就更多了。
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算法,就是把一家公司赚的纯利润,除以它卖掉的汽车数量,简单算算它每卖一辆车大概能赚多少钱。
这个数字虽然不完全精确,但能很直观地反映出一家公司的赚钱能力。
你猜谁每卖一辆车赚得最多?
不是奔驰宝马,而是一家叫赛力斯的公司,平均每卖一辆车能赚一万四千八百块。
大家可能对赛力斯这个名字不太熟,但要说起它和华为合作推出的“问界”汽车,那很多人就知道了。
问界汽车之所以能卖得好,而且价格还不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搭载了华为的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
这说明,现在的消费者买车,不光是看车子本身好不好开,也越来越看重车里的智能化体验,愿意为这些高科技付钱。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
同样是卖车,东风集团股份的情况就显得有些尴尬。
根据计算,它上半年每卖出一辆车,平均只赚了六十七块钱。
对,你没看错,就是六十七块。
这可能还不够在外面吃顿好饭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东风旗下虽然有日产、本田这些很能卖的合资品牌,但这些车赚的钱,有很大一部分要分给外方合作伙伴。
而东风自己发展的自主品牌,比如岚图汽车,目前还处在投入期,需要花很多钱去研发和推广,本身还在亏损。
一边是利润微薄的合资车,一边是需要持续“输血”的自主品牌,两边一平均,单车利润自然就非常低了。
说到亏钱,那就不得不提那些造车新势力了,比如蔚来、小鹏。
这些公司从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烧钱”。
这次的报告里,蔚来是亏损最多的,上半年亏了一百一十七个亿。
算下来,它每卖一辆车,就要亏掉十万多块钱。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卖这么贵的车怎么还会亏这么多?
其实,他们的钱都花在了我们看不见或者不常注意的地方。
比如,蔚来花了大价钱在全国各地建换电站,让车主能像换电池一样快速补能,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体验,但建设和运营成本极高。
小鹏则是在自动驾驶技术上投入了巨额的研发费用。
他们这么做,其实是在赌一个未来。
他们相信,只要技术足够领先,服务足够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优势,前期的亏损将来都能赚回来。
这就像是开一家饭店,前期花大价钱装修、请最好的厨师、用最好的食材,虽然开始会亏本,但只要口碑做起来了,以后就能顾客盈门。
当然,这场赌博风险也很高,成功了就是行业领头羊,失败了可能就一无所有。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合资豪华品牌的情况。
卖奔驰的北京汽车,上半年每卖一辆车大概能赚八百多块钱,而卖宝马的华晨中国,每卖一辆车能赚六千五百多块。
同样是背靠德国豪华品牌,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原因和前面提到的东风有点类似。
北京汽车旗下除了赚钱的北京奔驰,还有自己的自主品牌北汽蓝谷,也就是极狐汽车,这个品牌目前也处于亏损状态,拖累了整个集团的利润。
而华晨中国在业务调整后,基本上就只剩下华晨宝马这块最赚钱的业务了,所以它的报表看起来就非常亮眼。
这也再次说明,对于传统汽车大集团来说,如何平衡好合资品牌的利润和自主品牌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过去那种舒舒服服靠着合资品牌就能过好日子的时代,可能真的要过去了。
总的来看,这份2025年上半年的汽车行业“成绩单”,清晰地告诉我们,整个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剧烈的变革。
比亚迪的成功,证明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
众泰的离场,警示了投机取巧的风险。
而那些正在亏损中挣扎的企业,无论是为了转型阵痛的传统巨头,还是为了未来豪赌的新势力,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着出路。
这场竞争还远未结束,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能看到更多有竞争力的好产品出现,总归是一件好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