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纷纷占据榜单前列,而日本车企却仿佛“消失”了一般,令人唏嘘。曾几何时,丰田、本田、日产等品牌在燃油车时代风光无限,为何在新能源转型期却掉队了呢?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日本在新能源领域的“豪赌”始于氢能源。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便开始探索新能源,并选择了氢能源作为发展方向。丰田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曾断言:“未来的能源世界一定以氢能源为核心。”于是,日本车企倾尽全力研发氢能源汽车,甚至不惜放弃电动车,押注氢能源的“未来”。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氢能源汽车虽然清洁高效,却面临着存储运输成本高昂、制造成本昂贵等难题。液化氢的成本是汽油的30倍以上,运输成本也远高于石油,这使得氢能源汽车难以普及。而日本电力匮乏,又无法大规模发展核电和可再生能源,这使得氢能源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日本车企并非不清楚这些弊端,但他们却选择了一条“赌国运”式的道路。他们认为,只要在氢能源技术上取得突破,其他国家就会向日本供应氢气。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中国和美国都没有大规模制氢的计划,日本的新能源战略终变成了“沉没成本”。
2018年后,日本车企集体陷入寒冬。截至2021年,日本仅生产4万辆新能源汽车,本土销量仅数千辆;加氢站也主要集中在主要城市,偏远地区根本无法使用。而此时,全球电动车销量却成倍增长,日本汽车品牌在电动汽车领域几乎毫无建树。
日本车企的失败,始于初的战略选择偏差,输在赌国运式的发展模式,更输在傲慢与偏见。他们过于相信氢能源的未来,却忽视了电动车的发展潜力,终错失了新能源转型的良机。
当然,我们不能断言未来一定是纯电动时代还是氢能源时代,两者各有优缺点,人类科技终走向尚难预料。但就当下而言,日本在新能源领域已经落后,其车企想要绝境翻盘,胜算已微乎其微!
日本汽车产业的衰落,值得我们反思。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企业都不能固步自封,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