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曲线概述
(一)定义:需求曲线是反映不同价格水平下商品需求量的函数关系。
(二)图示表达:在需求曲线图中,横轴代表需求量,纵轴代表价格。通常,价格越低,需求量则越高。
(三)解读方法
1. 从横轴角度看,需求曲线体现了消费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2. 从纵轴角度看,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对于某一单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四)消费者剩余概念
1.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获得的额外利益,即消费者愿意为特定数量商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2. 消费者总剩余则是所有消费者剩余的总和。
3. 在图形表示中,消费者总剩余对应于需求曲线以下、需求量以上的区域面积。
(五)需求曲线的变动因素
1. 需求增加意味着消费者对任一数量商品的最大支付意愿提高。导致需求增加的因素包括提高消费者支付意愿的任何条件。
2. 需求减少则表明消费者对任一数量商品的最大支付意愿降低。
3. 影响需求曲线移动的变量有:
(1)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取决于商品的性质。对于大部分商品,收入增加会导致需求量上升,尤其是正常品;而对于低档品,收入增加可能导致需求量下降。
(2)人口规模。经济体中人口数量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潜在购买者的数量,进而影响需求曲线。
(3)替代品价格。当一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如果另一种商品成为其替代品,那么后者的需求量可能会增加。例如,如果Spotify上的歌曲价格降低,可能导致iTunes的需求量减少。
(4)互补品价格。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共同消费才能满足某种需求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减少时,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例如,汽油价格上涨可能导致对SUV的需求减少。
(5)消费者预期。如果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未来价格将上涨,他们可能会提前增加购买量,从而导致当前需求增加。
(6)消费者口味和偏好。不同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口味和偏好,这些因素随时间变化,受到季节、时尚和流行趋势的影响。
(六)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变化的区别
1. 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同一需求曲线上,由于价格变动导致的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变化。
2. 需求的变化则是指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通常是由上述提到的收入水平、人口规模、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预期和口味偏好等因素引起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