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车辆专业的课堂上,教授翻开2025年新版教材《汽车构造—动力系统》,封面图片不再是丰田或大众的混动系统,而是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的架构图。
这是继2021年第四代DM技术登上《汽车动力系统原理》封面后,比亚迪第二次成为清华大学教材的案例。一位学生感叹:“以前教材里全是国外技术,现在终于看到了中国方案。”
比亚迪DM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彻底重构混动架构。
2021年,第四代DM技术通过“给发动机做减法”,取消传统轮系,首创“以电为主”的混动模式,将发动机热效率提升至40%以上,打破丰田THS系统长期垄断的格局。
2024年推出的第五代DM技术进一步融合AI大模型和能耗管理策略,实现量产发动机热效率全球最高46.06%,百公里亏电油耗降至2.9L,综合续航突破2100公里。2025年,该技术通过OTA升级将油耗进一步降至2.6L,用户无需付费即可享受升级。
清华大学教材编委会对封面案例的遴选极其严格,需同时具备行业开创性、技术代表性和市场验证性。
此前,全球混动教材多以丰田THS为范本,比亚迪DM技术两次入选,标志着中国技术从“应用层”进入“学术体系层”。编委会在2025年教材编写中,特别要求封面需“清晰展示汽车构造的同时体现技术创新”,最终选定第五代DM技术架构图。
DM技术的市场化成果是其学术价值的重要支撑。
截至2025年,比亚迪插混车型全球累计销量超360万辆,中国每卖出2辆插混车就有1辆是比亚迪。
2023年,比亚迪插混车销量达143万辆,带动中国品牌占据全球插混市场75%的份额(全球每卖出4辆插混车,3辆来自中国)。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全球销量214万辆,其中海外增速达128.5%。
比亚迪在DM技术上的突破源于长期研发投入。
近五年研发费用从2019年56.3亿元增至2023年近400亿元,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106亿元,位列车企第一。
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8万项,授权超3万项,在新能源、纯电和混动三大领域专利授权量均排名第一。技术团队超10万名工程师,构建了从电驱、电池到电控的全产业链自研能力。
DM技术的创新直接惠及用户。
第五代DM技术车型秦L DM-i和海豹06 DM-i起售价仅9.98万元,实现“新技术不加价”。150万车主通过OTA免费升级将油耗从2.9L降至2.6L,年均节省油费近300元。
实测中,部分车辆在上海综合路况下百公里油耗低至2.4L。此外,全球首个12V磷酸铁锂小电池替代铅酸电池,减少2.8万吨铅使用,避免20余万亩土壤污染。
比亚迪DM技术推动全球混动行业进入“油耗2时代”,直接助力中国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5年油耗目标。
其“反向虚标”的实测表现(如秦L DM-i实测油耗2.26L)重塑了行业诚信标准。欧洲、东南亚市场因充电设施不足和补贴退坡,纷纷引入比亚迪插混技术,中国从技术输入国转为输出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