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产汽车在官网宣布成功发行总额达86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00亿元)的债券,包含美元债、欧元债及可转换债券,创下近年汽车行业大规模融资之一。这一动作被视为其“Re:Nissan”复兴计划的关键输血,但背后也折射出这家日系巨头的困境与破局野心。
巨亏下的“断腕求生”
2024财年,日产净亏损高达670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6亿元),创下自1999年以来的差业绩。主因是美国与中国两大市场销量暴跌,以及全球资产减值4670亿日元。面对危机,新任CEO伊万·埃斯皮诺萨祭出猛药:
裁员关厂:计划到2027年全球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将产能从350万辆砍至250万辆;
技术瘦身:车型平台从13个精简至7个,研发周期缩短30%,零部件复杂度降低70%;
中国突围:在华投入100亿元研发电动化,2027年前推10款新能源车,首款纯电轿车N7上市18天订单破万。
8600亿日元债券的“双重算盘”
此次发债获得市场超额认购,资金将用于两大方向:
填补债务窟窿:重组现有负债,缓解现金流压力;
押注未来赛道:加速电动车和智能驾驶研发,尤其是与华为、Momenta合作的高阶智驾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日产正与富士康商谈接手部分关闭工厂,变相盘活闲置资产。
复兴之路的“三座大山”
尽管动作频频,日产仍面临严峻挑战:
中美市场失速:在华销量三年腰斩,美国关税政策或致年损4500亿日元;
电动化迟滞:曾靠Leaf称霸电动车市场,却因技术断档被比亚迪、特斯拉反超;
联盟裂痕: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关系微妙,与本田合并谈判亦破裂。
结语
日产的复兴计划被业内称为“戈恩时代2.0”,但如今的汽车江湖已非二十年前。8600亿日元能否买来“翻身”时间?关键还看其能否在中国电动化战场打出爆款,否则裁员关厂恐仅成“止痛药”而非“解药”。
(本文数据及背景均综合自日产官方公告及权威财经报道,不构成投资建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