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K-Car看比亚迪在日本的阳谋:王传福如何撕开日本车企的“护城河”?

今年的东京车展,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不是什么极速破纪录的超跑,反倒是一台还没正式量产的“小方盒子”。当比亚迪宣布要专门给日本市场造一台纯电K-Car时,铃木的一位高管当场就绷不住了,直言这对比亚迪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这话听着有点反常。一个全球新能源巨头,放下身段去造一台小得不能再小的车,怎么就成了威胁?这感觉就像一个练成了九阳神功的武林盟主,突然跑去隔壁村拜师学打铁,让人摸不着头脑。可你细品,这哪是心血来潮,这分明就是王传福下的一盘大棋。

踹向日本车企的心窝子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K-Car这种方方正正的小车在日本汽车市场是什么样的存在。它几乎就是日本人买车的同义词,占据了整个市场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每年超过200万辆的销量,长期被铃木、本田、日产这些本土品牌死死攥在手里,是他们最坚固的“护城河”,也是最后的“自留地”。

从K-Car看比亚迪在日本的阳谋:王传福如何撕开日本车企的“护城河”?-有驾

比亚迪不是没试过别的路子。早在三年前,元PLUS和海豹就登陆了日本,但结果呢?不温不火。问题很简单,这些车就像健身房出来的肌肉猛男,愣是塞不进日本轻自动车那件“S码”的紧身衣里。日本人就爱他们自己的小盒子,你再好的车,尺寸不对,白搭。王传福显然是看透了这点,所以才决定,不跟你绕弯子了,直接踹你心窝子。

从螺丝钉开始的“降维打击”

最狠的是,比亚迪这次不是拿国内的海鸥改改凑数。用比亚迪日本分公司社长的话说,这是“从一颗螺丝钉开始”的全新开发,甚至这车压根就没打算在中国卖。你看它那个造型,短前后悬、长轴距,配上侧滑门和悬浮车顶,简直就是照着日本人的审美点一笔一划画出来的。

但光有外表可吓不倒铃木。真正的杀招,是技术和价格。据说,一开始比亚迪打算只卖6万块,这消息差点没把日本车企的桌子给掀了,他们集体抗议:没有利润的竞争有什么意义?可现实是,就算卖6万,比亚迪依然有得赚。最后,这台车定价25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3万多,比日本本土的同类产品还便宜10%到15%。

更别提配置了。20度的刀片电池,WLTC续航180公里,正好够城市通勤,还支持100千瓦快充,配热泵空调和L2+级别的智能驾驶。相比之下,目前这个领域的电动标杆日产樱花,续航也是180公里,但技术配置上,比亚迪可以说是降维打击。

放弃那25%的“信仰玩家”

从K-Car看比亚迪在日本的阳谋:王传福如何撕开日本车企的“护城河”?-有驾

当然,总有人会说,日本人有品牌信仰,中国牌子他们不认。关于这点,比亚迪的策略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阳谋。有数据显示,大概25%的日本人,属于“不管你东西多好,只要是中国牌子,就不买”的类型。你跟他聊参数,他跟你聊历史,根本说不通。

那怎么办?比亚迪日本社长的回答是:我们压根就没打算说服这25%的人。没错,就是放弃。他们的目标,是剩下那75%的“中间派”,这群人只关心一件事:车好不好用?维修方便不?坏了有没有人管?

所以比亚迪要在今年年底前,在日本铺开100家实体店。当别人还在玩高冷的线上直营时,比亚迪已经用最土但也最有效的方式,把店开到你家楼下了。让你能看到真人,摸到真车。他们甚至把测试车开上了日本狭窄的小巷子和便利店停车场,一遍又一遍地跑,这种针对性,就问你怕不怕?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如今的比亚迪,就像一条被扔进鱼塘的鲶鱼,正在日本市场疯狂搅动,逼着那些安逸惯了的本土车企加速转型。更关键的是,如果比亚迪真的撕开了一个口子,那未来必定会有更多中国车企涌入,比如在“方盒子”车型上经验丰富的五菱,那简直是分分钟碾压。

外界还有些搞笑的传闻,说比亚迪因为调整供应商付款周期就“濒临破产”了。这好比一个绝世高手为了修炼神功而散功重修,结果一群小喽啰就在旁边跳着脚喊“他不行了”。格局小了。

从K-Car看比亚迪在日本的阳谋:王传福如何撕开日本车企的“护城河”?-有驾

结语

回头看看历史,当年日本车企正是靠着省油的小排量车,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如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比亚迪则要用“小车型+小电池”的新能源革命,杀回日本本土。东京车展上打出的这致命一枪,如果真能撕开日本市场这道铁幕,那未来日本汽车工业将不得不承认,他们输掉的,不仅仅是一家中国车企,而是一个时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