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突然通过OTA升级悄悄锁住了最高时速,直接把官方承诺的265码降到了210码!还要求车主必须去指定赛道完成圈速考核才能解锁全部1548匹马力!这事儿一出,车主们集体“气的蹦起来”,社交媒体瞬间炸锅,#小米锁电门#阅读量72小时破8亿!雷军也赶紧出来灭火,宣布撤回这个“限速补丁”。
1.
啥情况?买了跑车却被锁住性能?
说实话,我都惊了。 车主花52万买了台号称“地表最快量产电车”的Ultra,结果小米一句“为了安全”就远程限制了性能 。官方解释是发现在极端情况下电池热管理系统有0.003%的过热风险。但兄弟,0.003%啊!特斯拉Model S Plaid在电池热失控概率0.007%的情况下都敢保持322码的极速,小米这也太“谨慎”了吧?
更离谱的是, 这次OTA推送前压根没通知车主 ,也没提供任何“风险自担”的选项。车主们辛辛苦苦掏了50多万,结果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车被远程“阉割”了?怎么可能不炸毛!
有车主直接在论坛怒斥:“我们买的是性能车,不是玩具!”还有人吐槽说在德国不限速高速公路上,更新后的SU7 Ultra连比亚迪汉EV四驱都干简直是“买椟还珠”。
2.
这事背后的问题更深
别看这只是个“限速”事件,背后其实暴露了智能汽车时代的大问题: 谁才是车的真正主人?
以前买车,车就是你的,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当然遵守交规)。但现在的“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厂商可以通过OTA远程操控你的车,甚至改变核心参数。 这次是限速,下次会不会限制加速?限制续航?甚至远程锁车?
小米作为手机厂商转型造车,把“硬件+MIUI”的思路搬到了汽车上。但大家伙儿,汽车和手机能一样吗?手机随便更新个系统最多卡顿,汽车要是突然动力不足,在超车时可能直接酿成事故啊!有车主反映限速后在高速超车突然动力中断,差点追尾,这玩笑开大了。
3.
其他厂商咋做的?
这事其实不只小米有问题。特斯拉2023年强制推送“单踏板模式”导致多起误操作事故;蔚来为保电池寿命远程限制充电上限至85%,被法院判决赔偿每位车主2万元;极氪001 FR被发现与展车存在电机功率差异,0-100km/h加速时间比宣传慢了0.8秒。
但人家特斯拉至少给用户保留了选择权, 小米这次直接一刀切,不给选择,这操作属实有点“上头” 。
4.
怎么破?
我觉得小米应该:
- 建立“用户技术委员会” ,涉及核心性能的更新必须先征求用户意见
- 推行“性能分级”服务 ,基础安全版和高性能版分开,让用户自己选
- OTA升级前必须明确公示影响 ,不能偷偷摸摸改配置
- 出问题给点诚意, 道歉+补偿 ,而不是“免费充电权益”和“三年延保”这种打发人的小恩小惠
雷军撤回限速补丁时说:“我们高估了技术理性,低估了用户对性能的信仰。” 这话说得好,但光说不够,得做出来。
智能汽车再智能,也不能变成“技术独裁”的试验场。 真正的黑科技,应该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是以安全为名剥夺用户的选择权。
你觉得车企有权远程限制你花钱买的车的性能吗?你能接受为了安全而牺牲一部分性能吗?留言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