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扣车不罚款,电动车“人性化执法”全国蔓延,有人点赞有人质疑

#金九焕新季#

2025年以来,全国多地推出的电动车、三轮车新规正在打破“一罚了之”的传统模式。 从免费上牌到朋友圈集赞免罚,再到直接把考场搬到村民家门口,这些变化让许多车主直呼“终于等到了”。 也有人质疑:这种“温柔执法”真的能管好乱窜的电动车吗?

不扣车不罚款,电动车“人性化执法”全国蔓延,有人点赞有人质疑-有驾

免费上牌:给非标车一条“出路”

在山东青州,交管部门推行“三见面一建档”行动,为电动四轮车免费备案登记上牌。 车主只需填写信息登记表并签订承诺书,就能现场贴牌合法上路。 同样,四川中江为《通告》发布前购买的超标二、三、四轮车开放备案登记,即便购车发票不全,签署合法来源承诺书后也能享受“不禁不扣不罚”的待遇。

河南邓州更是将所有电动车纳入登记范围,黄色备案标识牌明确区分非标车辆,登记截止至2025年8月31日。 这类政策直面农村地区大量非标车无法上牌的痛点,通过备案制设置过渡期,避免了“一刀切”导致的群众损失。

“集赞免罚”:教育代替罚款的争议实践

贵州盘州交警对未戴头盔、违规载人等轻微违法行为,推出朋友圈“集赞代罚”措施。 违法者需发布检讨文字并集满指定赞数,同时交警明确强调,酒驾、闯红灯等严重违法行为不适用此方式。 新疆石河子则提供“安全课堂”选项,车主观看5-10分钟警示教育片并简述心得即可免罚。

不扣车不罚款,电动车“人性化执法”全国蔓延,有人点赞有人质疑-有驾

这种创新源于2018年四川达州交警的尝试,当时就引发过法律边界讨论。 湖南律师张云霞指出,这并非行政处罚,而是教育措施,符合《行政处罚法》中“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网友李先生质疑其强制性,认为可能模糊执法尺度。

送考下乡:破解农村持证驾驶难题

“考驾照要跑县城,来回一趟耽误整天农活。 ”这样的抱怨在农村地区十分常见。 贵州金沙县交警将理论考场和实操场地直接设在沙土镇群众“家门口”,考生黎某某感叹:“以前往返县城奔波,现在方便多了! ”云南墨江、独山等地也持续推进此类服务,独山县通过19场送考活动让1300余名群众取得驾驶证,节约开支约30万元。

考试流程并未因下乡而降低标准。 宾川交警在考前开展培训,结合典型案例讲解头盔佩戴、违法载人危害性,考试员仍严格审核身份信息与身体条件。 大理州宾川县2024年以来的23场科目一考试中,1383人参与,689人成功持证。

不扣车不罚款,电动车“人性化执法”全国蔓延,有人点赞有人质疑-有驾

政策调整背后的管理逻辑

这些变化呼应了2025年国家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专班的要求:杜绝“一刀切”,推行人性化执法。 例如北京明确2024年后非标三轮车禁行,同时为合规车辆提供六环外登记通道;江苏在条例修订中加强非道路用车监管,却同步鼓励地方采取备案登记。

争议始终存在。 支持者认为柔性执法降低矛盾,反对者担心弱化法律威严。 但数据显示,浙江强制佩戴头盔后电动自行车事故死亡率下降63%,而“集赞免罚”在贵州盘州已教育192位车主,劝导1377起不文明行为。 这些结果让更多地区开始权衡“管得住”与“不受罚”之间的平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