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汽车作为消费品之一,其档次繁多,划分方法也多种多样。虽然我国没有特定的汽车档次划分标准,但可以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中了解到官方的一种分类方式,即按照某种标准对汽车档次进行划分。
汽车在中国家庭迅速普及
本年鉴特设章节,详细阐述了我国家庭购车价位分布的六大层次:
1. 10万元以下,可归为经济型或经济型入门车型;
2. 10至20万元区间,属于经济型与中档车的交汇区域;
3. 20至30万元,可视为中档车的标准范围;
4. 30至50万元,则属于普通豪华车的领域;
5. 50至100万元,可定义为中档豪华车的市场价位;
6. 而100万元以上,则属于高档豪华车的行列。
这六大层次,清晰展现了中国家庭汽车消费的阶梯分布。
中国家庭汽车拥有情况呈现多层次现象。
目前,我国拥有汽车的家庭比例达到41.67%,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汽车家庭普及率大多超过80%,甚至达到90%以上。
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所持有的汽车以实用型中低档车为主。其中,车辆价值在20万元以下的家庭占比约82%,以10至20万元的中档车最为普及,约占43%,其次是10万元以下的低档车,占比39%。
约有11%的家庭拥有20至30万元的中高档汽车。在中国,30万元被视为汽车档次的重要分水岭,以下是普通品牌,以上是豪华品牌。根据乘用车联席会的统计,30万元以下车辆被视为普通车,而30万元以上则属于高端车范畴。
在拥有汽车的家庭中,车辆价值超过30万元的占比不到10%,其中大部分是价值在30万至50万之间的豪华车,占比约5%,而50万元以上的车辆占比则不到3%。
在我国,家庭所拥有的汽车中,价值在20万元以下的车型占比超过八成。不过,随着中高档次车型的销量逐渐上升,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在2019年,售价30万元以上的汽车销量占比尚不足8%,而如今这一比例已经增长至12%。
当前我国市场上,售价30万以上的高端新车占比达到12%。
就品质而言,价格在10到20万的汽车已经能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需求,这一价位的车在发达国家也是热销的主流车型。而价格超过20万的车则被视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升级之选,尤其是超过30万的车,其附加价值明显超过纯粹的出行工具范畴。
在《金钱与好的生活》一书中,英国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斯基德尔斯基父子探讨了消费中的“需求”与“欲望”的区别。他们认为,“需求”是有限的,而“欲望”则是无限的。当物质满足超过需求后,人们往往不会停止追求更高的层次,而是将原本的“需求”转化为无止境的消费“欲望”,在物质追求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金钱与好的生活》揭示了一个道理:需求是有限的,而欲望则是无尽的。
购买中低档车辆,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出行的实际需求,从实用角度出发,这样的需求大致在二十万的预算内就能满足。然而,对于购买价格超过三十万元的高档车,更多的是出于满足人们无止境的欲望。一辆价值三十多万元的车,在欲望的追逐下,仅仅是一个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