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吉利星愿以近9万辆的销量拿下全品类销冠,这个数字背后,是消费者对吉利银河“低价高配”策略的狂热追捧。
但当人们还在为这款6.58万起的电动小车欢呼时,吉利突然在4月甩出“全系置换一口价”的炸弹——最高直降1.6万,补贴叠加后部分车型甚至比二手市场还便宜。
这波操作究竟是车企的诚意,还是技术迭代前的清仓焦虑?
一、价格屠夫的狂欢:置换补贴背后的“暗战”
“吉利星愿置换一口价6.58万起”——相比原指导价直降3000元,这几乎抹平了新车与二手车的价差。
而星舰7 EM-i插混SUV的置换价下探至8.98万起,比同级竞品宋Pro DM-i便宜近2万元,直接击穿10万元级插混SUV的价格底线。
更夸张的是,置换政策还能叠加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最高可省2.4万元,相当于用一辆五菱宏光的钱换一台续航超1400公里的混动SUV。
但低价背后,是吉利银河的销量焦虑。
2025年1-3月,吉利银河累计销量25.97万辆,同比增长214%,但2月环比下滑18.6%,暴露出市场后劲不足。
面对比亚迪元PLUS、深蓝S05等竞品的智能化攻势,吉利选择用价格战守住市场份额——毕竟,没有智驾的车型,只能靠性价比说话。
二、技术短板暴露:智驾缺失成硬伤
当比亚迪将高速NOA和自动泊车下放到7万级的海鸥车型时,吉利银河的主力车型却连L2级辅助驾驶都需要选装。
2025款银河E8虽然全系标配“千里浩瀚”高阶智驾,但14.18万的起售价远超主流消费区间,而更走量的星舰7 EM-i、E5等车型仍停留在“无智驾裸奔”状态。
用户论坛上,一位刚提车的星愿车主吐槽:“车机流畅度确实比比亚迪强,但开高速时看着别人家的NOA自动变道,感觉自己像在用诺基亚。 ”
这种割裂感源于吉利的战略摇摆。
一边是雷神EM-i混动系统带来的低油耗口碑(星舰7 EM-i馈电油耗仅3.75L/100km),另一边却是智驾技术落地缓慢。
就连最新发布的银河E8,其H1级智驾方案(高速NOA+自动泊车)也比比亚迪晚了一年多。
三、配置升级的游戏:是诚意还是套路?
在降价的同时,吉利玩起了“免费升舱”的话术。
星愿410km探索版赠送价值5000元的电动尾门和540°全景影像,E5限时赠送8800元的Flyme Sound音响,星舰7 EM-i甚至把座椅按摩升级到14点位——这些原本需要加钱的配置,现在成了捆绑销售的“赠品”。
但细看条款会发现,这些权益多数限定在5月7日前提车,且部分配置(如充电桩安装)需要用户自行承担超限费用。
更耐人寻味的是车型迭代策略。
银河L6 EM-i换装单挡DHT变速箱后,亏电油耗降至2.98L/100km,却舍弃了老款3挡DHT的爆发力;星舰7 EM-i新增隐藏式雨刮器和低风阻轮毂,但机械门把手的保留被网友戏称“向油车审美投降”。
这种既要省成本又要讨好用户的平衡术,反而让产品定位愈发模糊。
四、用户用脚投票:性价比与品牌忠诚度的博弈
在某汽车论坛的投票中,72%的消费者认为吉利银河的降价“真香”,尤其是星愿6.58万的置换价,比五菱缤果PLUS还便宜5000元。
但仍有28%的人持观望态度,担心低价车型在电池质保(仅限首任车主)和OTA升级(三年免费流量后需付费)上埋雷。
一位同时试驾过银河E5和比亚迪元PLUS的准车主表示:“E5的CLTC续航多30公里,内饰质感更好,但元PLUS的对外放电和露营模式更实用。 ”
这种对比折射出新能源市场的残酷现实:没有技术护城河的性价比,随时可能被竞品颠覆。
五、经销商暗流:补贴盛宴下的灰色操作
尽管官方宣称“全国统一置换价”,但多地车主爆料,部分4S店将3000元国家以旧换新补贴计入车价,变相降低优惠幅度。
更有经销商对非魅族手机用户收取车机互联适配费,理由是“Flyme Auto系统优先适配魅族机型”。
这些暗箱操作,让吉利的诚意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二手车商开始集体压价收购吉利银河车型。
一位广州车商直言:“现在收一辆星舰7 EM-i要比上月少赚2000元,厂家这么搞,我们只能把风险转嫁给卖家。 ”
结语:价格战没有赢家
当吉利银河用6.58万的星愿冲击市场时,它或许能短暂收割一批预算敏感型用户。
但当消费者发现,同级竞品已标配城市NOA和800V快充,而自己的新车连ACC自适应巡航都要加钱选装时,这场狂欢注定沦为一场泡沫。
车企可以降价,但用户不会永远为落后技术买单——这场置换风暴,究竟是吉利银河的绝地反击,还是传统车企转型阵痛的缩影?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