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路上看到新车的频率高了不少,可再一看新闻,满屏都是SUV大降价,就连奔驰宝马这种豪车都撑不住了。朋友聊天也全是“这车又降了好几万!”、“那款一天比一天便宜!”突然间,卖车市场感觉不像往年那么滋润了,反而像是大家都在“大甩卖”,谁先把价钱砍到骨头里,谁能多卖一点。到底为啥这样?只靠了这几天的促销?还是背后有更大的门道?
首先,咱想一个问题:你还记得有多少人去年为了买个SUV加价排队的吗?那气势简直跟抢白菜一样,没现车,订了等半年。那个时候,奔驰宝马嘴角都快咧到后脑勺去了,合资、国产也跟着沾光,稍微改改配置多点装饰,价格照样坚挺。现在这风怎么就反了,连豪车也“割肉”了?
先说数据,今年金九银十的SUV销量其实不怎么样。为什么呢?新能源越做越猛,部分燃油车突然全线降价,消费者一下子傻了眼,“再等等,有没有更低?”相比前两年说“这车很抢手”、“要涨价了”,今年流行的是“这个月又降一万,下个月还能多降两万”。人一旦觉得能低价买好货,不冲动,厂家以前的套路全失效。
再看具体降价,那你要的豪华牌子奔驰GLA、EQB、EQA,还有宝马iX1、iX3这种曾经高高在上的车,也开始“放血”。有的直接砍了17万,接近四成。办个手续,感觉比买车险还省钱。奔驰宝马怎么会舍得?换个角度,他们不是不想守住价格,是实在顶不住压力。市场行情决定了豪车也要讲究性价比。过去你愿意为车标多出钱,现在大家多少有点理性了,“你标好是好,但我也得吃饭。”
面对激烈竞争,豪华牌子已经没法端着架子。不止他们,本田、丰田这些合资品牌,比如CRV、皓影、奇骏,通通跟着行动。有些车企很豪气,直接写“七万优惠”,这相当于一部中端手机的钱。国产自主像长安、哈弗也不甘示弱,H6、CS75全线压价,坚决不让别人抢市场。大家其实都心里明白,车本身不是核心,消费者才是,这才叫“肉在碗里,大家都来抢”。
再想套个问:车企为什么都要降价?难道他们真亏得起?其实这还真不是那么简单。价格降归降,大厂的盘子不是说靠一台两台就砸锅。所以和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牌不一样,今年新车扎堆上市,技术日新月异,电动车一窝蜂跟进,燃油车也不能闲着。没点刺激,你怎么让顾客心动,怎么让经销商多进货?所以价格成了最直接的、最有冲击力的武器,慢一拍就是丢市场。
有人觉得大降价是好事,消费者能捡漏。其实,你有没有想过,连豪华车都降价,说明卖车压力已经很大了。现在市场是买方,卖房和买房一个道理,谁家钱多能撑到最后,谁有足够资源拉住客户,谁就能活。以前大家只关心品牌和质量,现在还得砍价、比配置、还考虑金融方案、智能网联这些新的噱头。你不降,旁边降了,客户就跑了,谁也不想第二天摊上库存,砸在自己手里。
再问,消费者真的就赢了吗?车降价了,省了钱是好事。但也有人担心:会不会后续用车成本变高?售后缩水,配置减配?有些品牌在利润低的时候就容易瞎折腾。这时候你选车就得更理性,不能只坐等便宜,更得看长远。现在买车,闪电降价是常态,很可能你买完三个月,朋友圈又噼里啪啦掉几万,让人有点窝火。厂家宽松了,压力也传给了售后和服务。一味杀价,总有人要买单。
再聊一下产业变化。国产SUV的崛起人人都能感受到,以往咱们买车总是优先考虑合资品牌,现在一批国产能在技术和空间、智能配置上打破格局。你花十五万能买到的国产新能源,在空间用料和智能体验上,都赶英超美。有些老牌合资,不降价真没人看。那些新晋品牌像蔚来、理想、小鹏、问界,发布新车直接往下砍。以前豪华SUV的优越感,现在流行的是“科技时尚”。奔驰宝马再好,也要跟国内用户口味走,要不你两三年就被市场淘汰了。
还有一点耐人寻味,现在降价和厂家的战略调整有关。国产品牌走量,合资品牌保利润但顶不住销量压力。全球供应链、原材料价格、政策鼓励新能源车,叠加后让汽车价格一降再降。厂家只能通过希望多卖几台分摊成本,抢占更大的盘子,所以表面上看是便宜了,实则是产业升级带来的影响。
车市降价,也暴露了很多深层问题。比如大家发现部分车型价格变化太快,造成二手车残值大幅下滑。你高价买进,低价卖出,买新车的人开心了,但是旧车主心理难受。市场真正健康发展,不该靠巨幅降价去吸引眼球,而是得靠产品力和品牌服务。可现阶段,厂家也没办法,卷得厉害,被新能源和自主品牌逼着降价,谁都不敢闲着。
其实消费者都明白,优惠是真的,但也不是永远有的。大降价只是暂时性让利,如果以后政策变动或者市场恢复,价格可能又上涨。市场现状是“谁能坚持最久,谁才有话语权”,目前主流是降价,明年咋走还真不好说。从消费者角度看,大胆享受这波红利,但也得想清楚,便宜未必赚到,配置和服务才是长期值钱的。
你有没有觉得,买车变得越来越像买家电?今天线上比价,明天搞抢购,优惠用券一套一套,以前是“汽车大件”,现在就是一件商品。厂商和顾客的博弈,每年都在升级。消费者更有选择,厂商却越来越焦虑。新能源车又加快迭代,让燃油车压力山大,豪车也不能倚老卖老,一切靠实力说话,不降价基本被淘汰。
最后再梳理下,SUV大降价绝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整个汽车行业内卷的缩影。价格战是表象,更深层的变化是科技升级、消费升级和策略转变。消费者坐享其成的当下,也要保持投资心态,别被短暂的优惠冲昏头脑。市场只会越来越卷,传统品牌与新势力混战,价格和产品力PK,谁能胜出还未可知。也许以后的汽车市场,就像手机一样,技术革新更重要,价格只是门槛。你买回家的车,不再是身份符号了,更像一台能跑能玩的“智能家居”。降价只是一个开始,汽车进化还很长,说不定明天又多出一种玩法。今天的SUV降价,就是行业变革的信号,大家都是参与者,不仅要看热闹,更得学会看门道。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